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建筑设计
近年来,我国经济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城市大环境的建设、居住环境的有效改善,由此产生的建筑能耗近占了整个国民经济总能耗的20%,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之余,不得不面对人口增长、生态环境被破坏、基础设施老化、能源紧缺等实际的问题。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60%的木材资源最后也用到了建筑上面,50%的水资源也用于冲水或者建筑的用水。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发展中的中国属于"高碳经济"行列。据报道:2007年我国消费煤炭约23亿吨,碳基燃料共计排放C02达到54.3亿吨,居全球第二。我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0.8吨C02;每生产一度电,要释放1公斤C02;每燃烧1升汽油,要释放2.2公斤C02。可以看出建筑行业在全球气侯治理问题上、全球变暖问题上的重要地位,60%的温室气体是来自于建筑行业,所以对我们建筑师来说要做低碳、节碳的设计,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共同探讨。
一、科学的规划布局与合理的建筑设计
建筑的规划布局应根据地方气候特点,因地制宜,使建筑群的规划布置和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有利于自然通风,保留自然水域面积,增加植被绿化,减少硬化地面,形成局部小气候。规划中还应注意尽可能争取最有利的建筑朝向,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使建筑冬季可以增加太阳辐射得热,夏季可以减少太阳辐射得热,且与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建筑物的单体设计应控制其体型系数,将体型系数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以减少其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降低建筑能耗,这可以降低整个建筑8%的能耗使用,这是建筑师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情。地面的设计要考虑地面保水、绿化、降温等问题,尽量少铺设不透水的混凝土、花岗岩等,因为混凝土及花岗岩等材料减少了雨水的渗透,容易产生“热岛效应”,不利于节能。
二、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影响建筑能耗最直接的因素是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优劣,我国现有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普遍较低,直接影响了室内热舒适度。比如处于夏热冬冷地区,夏天普遍需要空调,建筑整体的耗能量大。因此,我国制定的三个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都把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作为核心内容,这也是建筑节能的最有效手段。
建筑围护结构主要包括屋顶、外墙和外窗三个部分:屋顶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屋面,其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应满足标准规定,有条件的可采取屋顶绿化等措施,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得热,外墙应研究并推广具有低热转移值的外墙材料,采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建筑外墙的热工性能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南方地区建筑外墙保温隔热措施还包括外墙表面采用浅色设计,以反射太阳辐射热,一般东、西面外墙采用构架或爬藤植物遮阳,还可采用中空墙体结构,形成隔热的空气间层等;外窗,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最薄弱的环节是窗户,在建筑能耗方面,铝、钢、塑窗散热量平均约占建筑外围护结构总散热量的50%。因此,控制窗墙比,提高窗户的保温隔热性能,是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指标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在保证居室采光通风条件的前提下,控制窗墙比,减少外墙传递的热量;另一方面,推广应用新型节能门窗,满足节能和使用要求。
根据研究表明,建筑节能大致有以下几个途径:1屋面节能;2墙体节能;3门窗节能;4采暖节能;5通风节能。
(一)屋面节能
我国的可利用能源是极为有限的,这已经引起了建筑师的高度重视,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降低建筑能耗的关键。屋顶作为一个建筑物外围护结构所造成的室内外温差传热耗热量大于任何一面外墙或地面的耗热量。因此,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对提高抵抗夏季室外热作用的能力尤其重要,这也是减少空调能耗,改善室内热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多层建筑围护结构中,屋顶所占面积较小,但能耗约占总能耗的8%~10%。因此,加强屋顶保温节能对建筑造价影响不大,节能效益却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