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指的就是通过设立一项有效、可靠的体系治理与改善水质,并且依据切实可行的自主监控体系维护其正常运行,此体系涉及参数比较多,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给予及时检测,这样才可以确保污水排放指标符合我国有关部门的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处理过程的繁琐、复杂、非线性,需要进行有效、准确的检测与数据传输,为此,需要加大软测量技术的应用力度。

1软测量技术

软测量技术指的就是根据可以测量、容易测量过程的变量与无法直接测量的待测变量之间的关系,遵照相关原则,利用新型网络计算机技术开展检测与评估变量的手段。一般而言,软测量技术内容主要有: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辅助变量的选取、软测量模型构建及在线校正等。首先,数据信息收集指的就是对原始辅助变量与主导变量历史数据的收集,使其具备代表性、均衡、精简的特点,以此来对污水处理过程的所有情况进行体现;数据信息处理主要为数据变换处理、误差处理,其目的就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降低污水处理过程的非线性,减少产生误差的因素。其次,辅助变量选取主要就是类型、检测点方位、数量等内容的选取,需要基于灵活性、准确性、特异性的原则展开。最后,软测量模型构建及在线校正,模型构建形式有很多,主要有人工神经网络构建法、回归分析构建法等。其中对于人工神经网络构建法的研究最多。在构建模型的时候,需要将模型辨识作为核心要素,并且对其进行全面检验,确保模型满足预设标准要求,为污水处理的有序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2污水处理过程中软测量的具体应用

2.1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大量传感器对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以此来保证处理过程的有序进行。运行状态监测本质就是一种模式识别过程,指的就是将系统运行状态分成两种情况,即正常运行、异常运行。所以,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利用模式分类方法,实现对处理过程的状态监测,为污水处理的有序进行提供可靠保障。在有关研究[1]中,主要就是用SOM+PCA进行多维数据的处理,用K均值算法予以模式识别,之后根据数据模式展开故障诊断。针对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准则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因为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全局性与推广能力,使得软测量故障诊断得到了有效研究。在有关研究中,主要就是借助SVM+BP软测量模型进行二沉池SVI的预测,从而对污泥膨胀进行判断。然而,在实际运用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在运用SVI的同时,忽视了SV、ZSV、丝状菌长度等因素,在判定污泥膨胀的时候,容易出现偏差。除此之外,在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的时候,因为各类别样本数大小不同,针对样本数较大的类别来说,其训练误差与预测误差相对较小;针对样本数较小的类别来说,其训练误差与预测误差相对较大。在具体情况中,特别是污水处理过程的状态监测而言,异常情况样本数一直少于正常情况样本数,所以,一定要尽量消除此种偏差,要不然就会增大异常情况的预测误差,致使出现错误判断。有关研究显示,为了对传感器偏移情况进行检验,需要对比传感器的实测值和软传感器的预测值,之后利用余差进行故障验证。在用NLPCA、NNPLS模型进行氮氧化物预测的时候,需要在传感器失效之后,重构数据,展开软冗余。在用PLS模型进行磷浓度与转换率预测的时候,将其和羟基指标进行结合,对复杂间歇聚类过程故障予以诊断。在用KPLS模型进行出水指标预测的时候,还可以将其在毒性物质流入优化与现报过程中予以应用。然而,用出水水质预报毒性物质流入的时候,会导致水力停留时间内毒性物质处在监视盲区,并且出现异常漏报状态。对此情况,需要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拓展软测量的应用范围。

2.2污水处理优化中的应用

2.2.1曝气优化应用在污水生化处理中,好氧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组成环节,在反应过程中,大功率鼓风机曝气耗能与污水成本要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一直以来都困扰着污水处理企业。尤其是污水中微生物对氧需求量随环境、时间不断变化的形势下,氧少就会导致污泥膨胀与出水水质降低,氧多不仅无法确保出水水质,还会出现极大的资源浪费现象。所以,需要对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污水生化处理过程溶解氧模型进行研究,尤其是优化过程中难以测量变量的精确与实时测量,需要根据此变量及模型对鼓风量予以低能耗优化控制。

2.2.2药品投放及其它优化应用污水在经过一级、二级处理之后,水质改善情况相对明显,细菌含量也会大幅度下降,但是其绝对值依然非常可观,并且可能存在着很多病原菌,所以,在排放污水之间,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消毒。然而,在投放氯的时候,必须保证适量。针对此类问题,有关研究表明,将PH、ORP当成是输入神经网络软测量,对大肠杆菌群数进行预测,并且在氯化反应与反氯化反应中加入适当的氯,以此来实现节约成本的目的。除了在优化加氯中应用软测量之外,还可以在SBR工艺循环时间估计中运用软测量。通过有关研究发现,在SBR工艺循环时间估计中运用软测量能够弥补时间固定的缺陷,并且利用软测量得到SBR各阶段的最优处理时长,对整个SBR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同时,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将入水组分与流量当成是输入神经网络软测量模型,之后对入水组分变化进行预测,将其运用在污水处理过程优化中。除此之外,充分利用软测量对出水水质参数进行预测,并且将其成本与其它运行成本建成评价函数,借助最优化理论与方法,明确代价函数取最优值,对污水处理过程参数予以优化,保证污水处理过程的有序完成。

3MW-LSSVR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软测量探析

污水处理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COD、BOD等是污水处理效果的主要衡量指标,因为传感器技术的制约,导致这些参数大部分需要人工化验得知,不仅影响了污水处理效果,还制约了污水处理过程的自动化发展。软测量技术作为工业过程分析、控制、优化的重要工具,是现阶段工业传感器数量与品种还不足的一种补充,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软测量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1995年,CorinnaCortes、Vapnik等提出了支持向量机的概念,其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中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势,并能够推广应用到函数拟合等其他机器学习问题中。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R)作为一种标准支持向量机,实现了计算机复杂性的简化,加快了求解速度,在智能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因为基的不完备性,造成分类支持向量机无法接近任意分类界面,同时也无法接近任意目标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尺度小波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MW-LSSVR),通过对二次优化问题的求解,得到不同尺度参数,进而构建软测量模型,实现对出水COD浓度、出水BOD浓度的在线预测,有效解决了COD、BOD的在线监测问题。

3.1选择输入输出变量在构建COD、BOD软测量模型的时候,需要对系统的过程辅助变量予以明确。辅助变量较多能够更好的包涵污水处理信息,然而输入变量太多就会增加数据处理工作量。根据经验因素与有关文献研究,将进水COD浓度、进水流量、进水pH值、进水温度、好氧反应区溶解氧浓度、污泥浓度当做是模型的辅助变量,输出变量为出水COD浓度、出水BOD浓度。

3.2数据预处理在明确重要辅助变量之后,展开预处理与尺度变换工作。在开展尺度变换工作的时候,主要将其转变为[0,1]或者[-1,1]的范围。

3.3建立模型输入进水COD浓度、进水流量、进水pH值、进水温度、好氧反应区溶解氧浓度、污泥浓度向量,输出COD浓度、BOD浓度向量,构建简化模型,如图1所示。

3.4实验结果分析在运用MW-LSSVR软测量的时候,采集200组数据,将其中150组当做训练样本,50组当做测试样本。通过对训练数据的了解与支持向量参数的调整,得到优化MW-LSSVR参数。为了方便比较,在同样训练与测试条件下,分别用LSSVR、W-LSSVR、MW-LSSVR对出水BOD浓度进行建模测量。在运用LSSVR进行建模的时候,可以选用径向基核函数,借助训练,在误差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明确模型有关参数;在运用W-LSSVR进行建模的时候,可以选用小波核函数,借助训练,得到模型的有关参数。通过LSSVR、W-LSSVR、MW-LSSVR三种模型的训练与测试,得到误差结果如下表1所示。从表1可知,虽然标准LSSVR的训练时间最少,但是其误差最大。在样本测试中,进行拟合预测的时候,MW-LSSVR模型比W-LSSVR模型均方误差性能指标提高约11%,平均预测误差提高约2%,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模型训练时间。这是因为:MW-LSSVR模型采用的是多尺度方法测试。从而证明,MW-LSSVR模型的泛化能力、建模速度均要强于单尺度模型。由上述分析可知,在污水处理中建模的时候,多尺度模型要比单尺度模型的精度更高,更能满足污水处理多工况的要求,与此同时,从计算时间角度分析,多尺度模型所需要的时间要远远少于单尺度模型,充分体现了多尺度模型省时的优势,极大的增强了预测的实时性。针对污水处理这种随天气、昼夜变化而频繁改变的工况系统而言,采用MW-LSSVR模型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变量耦合、非线性等问题,为污水处理监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必须予以深入分析。所以,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进行软测量的针对性应用,可以实现对处理故障的诊断,并且对处理过程予以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污水处理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促进了污水处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