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是一门富含多种内容的学科,通过对人类与地理环境、地域系统的研究来解释各种地区特征以及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地理学科蕴含着与整个人类生存大环境的危机意识和生存发展意识,从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到本土的环境问题,都是在引导和启发人们运用智慧、运用科学、运用实践来保护环境,为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面对当前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作为初中地理教师,通过知识传授呼吁和发动学生梳理环保意识、实践环保行为责无旁贷。那么,究竟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笔者从以下几点做一阐述: 

一、地理教学着眼现实渗透环保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离不开现实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等都是目前需要面临和亟待解决的严峻环境问题。教师在日常地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观察自己生存的环境,我们常常会看到因政府用地占用大量耕地,而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就会自然凸显,如,因修建古镇占用的大量耕地,在基建实施过程中,白天挖掘机挖出的大量弃土没有被及时运走,使得扬尘四起,一旦下雨,有一部分尘土就会随着雨水流入黄河之中,河水受到污染。这是学生从生活现实中一眼就能观察和感受到的环境变化。再如,黄河沿岸有些民营化工厂,有的化工厂的废料不经处理便引入黄河之中,黄河水面飘着化学物质,黄河受污染严重,饮用水质量堪忧。这就是现实中活生生的环保实例,教师让学生从现实中发现环保问题,在教学中引入实例引导教育学生认识环保的重要性,树立“家园主人翁”意识,让热爱自己的家园成为一种共识和责任。 

二、地理知识迁移渗透环保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传授地理知识,再就地理知识进行迁移渗透环保教育。如,讲授《中国的水资源》一课时,教师利用图片、影像、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知道北方水资源不足,就此,教师让学生说说本省的重要河流——黄河,从黄河的发源之地,到黄河的途径之省份,播放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一一展示黄河的发源地,黄河沿岸的农作物,黄河以前的景象和现在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本省最重要的一支水资源——黄河的“前身”和“今世”,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本省水资源的现状,另一方面让学生对保护水资源产生巨大的责任感,从而产生“节约每一滴水”的深刻理念,同时从地球资源越来越少的严峻现实中深切体会到作为地球人保护水资源的一份担当,也从现实生活中人类对水资源的任意破坏,不加保护,肆意妄为等行为中发现环保问题的症结所在,开动思维为如何环保做一策划,可以成立交流小组,让学生互相讲述所见所闻有关水资源被破坏的现象,或者说各人进行水资源占比的计划和讲述,让学生发起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策略探讨。 

三、抓住节点渗透环保教育 

  从每年的日历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节日被着重标注出来,如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粮食日等,教师则可以抓住这些节日将环保教育渗透进来。如在世界水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世界水日畅谈”小型会,从对世界水日的来历了解到对世界水日知识的交流,以及发起保护水资源的倡议书,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水资源中。抑或者学校聘请专家前来为学生上一堂生动的保护水资源的特殊教育课。从中国淡水资源缺乏的现状讲起,到淡水资源缺乏严重的省份地区,再到“母亲水窖”是如何产生的,解决母亲和儿童的饮水困难,最终将讲座落脚于“怎样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教师还可以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触角延伸到课外,组织学生积极走上街头,与社区融合教育,开展世界水日的主题宣传,呼吁社会公众关注水资源危机,注重水资源利用,日常生活节约水资源。利用节点采取新颖的教学形式,让地理教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节点合拍,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能够将环保教育无形中渗透到学生的生活理念之中,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四、實践活动渗透环保教育 

  地理教学的课堂并不是短短的40分钟,也不是固定在学校之内,教师要将地理教学的课堂搬到大自然中,搬到生活实践之中,延伸课堂的广度和深度,打破课堂只在学校的惯例,也打破教师主导的课堂角色分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地理知识的践行者,在所有可以实施教育的地方,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进行环保,从亲身体验、亲自动手中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引导学生多观察,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无所不在,正是环境赋予的深刻内涵,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和探索解决的方法,使其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教师组织学生郊游、植树等,都是用意深远,用沿途的自然景观来引发学生用地理知识进行解释,并能够认识人与自然如何才能和谐相处,保护大自然从你我做起。 

  总之,地理教学中渗环保教育是教与学相得益彰的一种体现,也是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途径,让学生通过知识的积累为环境保护奉献自己的力量,从而真正成为社会有担当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