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如何构建是相关教育工作者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把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关键。因此,我们总结多年来本专业办学过程中的得失,按照“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对本专业课程群建设进行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做到了课程的划分与学习者及社会发展要求相对应,它的基本参照点是同学们的知识体系及其在工作中的业务能力。
1 专业平台建设
根据“环工(工业)、环资(资源)、环生(生态)”相结合的要求,通过内联外引,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共享机制。先后为环境工程专业构建了特色鲜明的10余个校内外教学科研平台(如城市水务研究所、河南省金瀚环境评价咨询有限公司、水资源研究所五龙口污水处理厂等)。这些教学科研平台和实践基地的先后建成,为学生加强实验训练、工艺操作、工程设计等工程素质教育、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场所,也为专业教师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及技术创新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
2 专业课程群建设
2.1 指导思想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环境工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环境工程专业建设发展的落脚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直接影响着环境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1],为了充分体现环境工程技术多学科交叉,高速发展的特征,本专业确立了“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基础、面向未来、宽口径培养”的教学指导思想。本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工作主要通过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予以落实。
2.2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途径
2.2.1 定位人才培养规格,调整完善专业实践方案
依托学校优势专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尤其是河南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需要,遵循课程体系之间紧密联系、内在逻辑性强,调整和完善了专业服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结构。初步把环境工程课程群分为四个模块:环境治理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监测与评价、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环保设备运行及调试管理。
针对每个模块,加大了专业特色选修课备选范围,并逐步建立了学生积极参与基础上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其对应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把专业基本知识渗透到专业认知性实习、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过程中;专业知识渗透到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技术应用与创新实训、毕业实习过程中,从而构建模块化的实践体系。具体见图1。
2.2.2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打造市场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环境工程专业以培养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为特色的“学识、技能、经验、创新”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严格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加强校内外实验和专业设计等训练,使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工程设计能力达到较娴熟的水平;通过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毕业实习、工艺操作调试和工程训练,使学生在观察动手过程中取得积累经验,将所学知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并内化为从事实际工程设计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吸纳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和企业合作项目,让学生感受科技前沿,享受创新的甜头。从而探索出一条“重个性、强能力、多出口”的人才培养途径。
2.3 专业课程内容优化
我们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坚持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相结合,关键业务能力和通识能力相结合。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更多地考虑专业岗位所必需的业务技能和实践能力。课程实施当中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2.3.1 重核心强基础。注意环境治理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监测与评价、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环保设备运行及调试管理四模块知识的合理搭配,合并、压缩或调整了原有专业课程中陈旧的内容。对一些重要、学科理论有重大发展的基础课程要重组教学内容体系。以水污染控制课程建设为例,在专业教学中发现“环境工程原理”、“工程流体力学”、“水污染控制工程”以及“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等课程在水处理工程应用中较为重要,就相应调整理论课的学时数,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主讲,增设相应的课程设计或实践环节,并开设和此技术相关的一些实用的专业选修课程(给排水工程、工业水污染防治,计算机仿真)等做法。
2.3.2 面向应用,拓宽基础知识面。适时地把一些反映当代环境技术发展趋势和我院学科建设成果的内容充实到课程教学中,如在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一些学科前沿的课程和开设系列讲座,向学生介绍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发展动态。
2.3.3 摒弃过去开设课程只为完成学分的做法,让学生自主选修。除了基本工程背景课程之外,还为学生提供了工程经济学、工程职业培训、工程经济管理、环境法概论等配套课程。这为拓宽学生工程视野,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增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和兴趣提供了内涵丰富的教育服务。
2.4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我系教师根据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特点和学生实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大量采用问题教学法、实例教学法、技能模拟训练法等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在我系已形成明显特色的教学方法有:
2.4.1 “2P一体化”教学法,即把Principle(原理)、Practice(实践)集为一体,贯穿于一门课的“教、学、做”中[2-3]。高年级学生在修读一门专业课程后,要根据这一课程的核心知识,选择一个项目(如环境影响评估项目、环境土工项目、地下水化学项目、水力学工程项目、水资源工程项目、土地与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