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威海市污水处理厂是一九八五年投产运行的老厂,依据当时城市规模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仅为1.5万吨/日,是山东省第一家采用生化处理工艺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厂。它不仅负责威海市中心区21.9平方公里污水的收集处理,而且还担负着市区排水管道的改造、扩建、维护、巡查、疏通及两座输水泵站的运行管理工作。由于管理工作量多面广,资金来源单一,工艺设备陈旧,加之事业单位编制“吃皇粮”的人多,进厂早的人员素质偏低等因素,造成长期以来污水运行成本人工费居高不下。针对存在问题,厂领导班子在加强财务监管力度的同时,积极探索如何挖掘生产潜力、开源节流、节能增效、提高职工技能素质、降低污水运行成本、减少财政支出,让老厂焕发青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关键词:降低 污水处理厂 运行成本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得出如下经验与体会:
一、加强职工技能培训,优胜劣汰,减员增效
    我厂机构设置原为四科一室一实体八个运行班组,其中污水处理运行班组为四个。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国城市排水体制逐步走向企业化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全厂干部职工在改革浪潮的冲击下深刻认识到必须改变事业单位“吃财政饭,捧铁饭碗”的陈旧观念。根据威海市政府关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准雇佣临时工规定的文件下发,我厂辞退了原有的8位临时工,进一步加快了减增效,降低运行成本工作的开展。今年初,我们将由原有的24人组成8人三班制改由16人组成的4人四班三运转方式。并提出要高素质、高技能、高责任心的职工上岗,以岗带面,一岗多能,与此同时狠抓职工的技能培训,每年都针对运行工人进行岗位培训,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赴上海、淄博、泰安等地学习、充电,通过竞争选拔出一批优秀职工走上岗位。四班三运转方式运行一年来,二级水处理人工费占污水处理运行成本的比例由98年的35%降至99年的23%,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二、改良运行方式,降耗节能
    工艺运行管理是污水处理厂日常管理的中心任务,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好坏,从一定角度上讲取决于运行设备的优良程度及工艺设计方案的完善程度,但关键的因素是要看管理方式及新方式、新技术的嫁接能力,尤其是对老的污水处理厂,在充分发挥机电设备和构筑物最大承受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挖潜改造,探索新的运行方式。合理准确地调整运行方式、运行参数是许多老厂面临探索的课题,厂领导班子根据自己本厂的实际情况,发挥技术骨干作用,积极探索改良运行方式,既要保证出水的水质达标,又要节能降耗,节约运行费用。
 
    传统活性污泥法运行采用连续曝气方式,连续运转的风机供给微生物充足的氧气是保障好氧分解的关键环节。如果曝气系统出现故障、供氧不均、活性污泥在好氧、缺氧、厌氧条件下创造了丝状菌繁殖的有利条件,整个系统易引起污泥膨胀且浪费能源。传统运行方式最大的缺点是除磷脱氧能力差,一般氮磷去除率在20%左右,影响二级出水对氮磷的要求。我厂曝气池运行十多年来,由于曝气系统老化,管道腐蚀,已有多处发生短路、断路现象,原有的平板膜片式曝气头堵塞严重,氧的利用率、动力效率等项指标下降幅度大,更为严重的是运行时风管破裂,供氧系统瘫痪导致停产。每年用于曝气池的维修费用高达数万元。今年我厂投资15万元更换了曝气系统,管路采用ABS工程塑料材质,曝气器改为新型球冠可张孔型。新管路阻力损失小,安全可靠;新曝气头工作面积相对增大,气泡小,布气均匀,便于间歇性运行。曝气器充氧能力由原来0.108—0.155kgO2/h提高到0.135-0.212kgO2/h,动力效率由2.4kgO2/KW.h提高到5.0-5.2kgO2/KW.h,两项指标的提高降低了动力要求。
 
    足够的充氧能力为运行方式的改变创造了条件。众所周知,SBR工艺为间歇进水—曝气—沉淀—排水—排泥五个阶段有较好的氮、磷去除能力,对于阶段活性污泥法设计的污水处理厂不可能完全按SBR工艺运行。但可以近似SBR工艺,采取进水曝气——进水沉淀排水两个阶段运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曝气系统足够的供氧能力外,还要保持高浓度的活性污泥及较长的污泥龄,污泥的浓度应控制在5000-6000mg/l,泥龄保持在8d以上,如此改进,运行方式变为连续流间隙曝气。
 
    经过反复试验确定:原来24h/d连续曝气改为现在间歇曝气15-18h/d比较合适。分三个周期,每个周期曝气5-6h,停止曝气2-3h。可根据季节变化确定准确运行时间。运行方式的改变对出水BOD5、COD、SS去除效果影响不大,NH3-N、TP去除率有较大提高,分别达到80%和70%左右。由此也大幅度降低了运行成本中电费的消耗,每年可节约动力费用15%左右。
 
    曝气系统的改造,不仅优化了水质,抑制了污泥膨胀的发生,而且节约了大量的动力费用,这种投入不大的改良,对于老厂来说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三、中水回用,节水、降耗,保护水资源
    威海市水资源短缺,尤其是去冬今春已严重制约了威海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水回用、节水降耗,保护水资源许多方面达成共识,我厂自筹资金建设了一套2000M3/d的回用水工艺。如何将中水回用于社会,除了政府支持、配套政策外,污水厂还应积极宣传、引导,做好相应的示范工作,为此我厂做了有益的尝试,受到可喜的经济效益。
 
    去冬以来,我厂自来水定量供应,每天生产、生活用水限至为3吨,严重影响了厂内的正常生产。为此,我们自行设计施工建设了两条300米长DN50管径的回用水管道,并配置了两台潜水泵,其中一条回用水管道引入污泥脱水机房作冲洗、药物稀释用水;另一条引入公厕高位水箱作冲厕用水。管线沿途设几个用水点作绿化、浇地用水及一沉池、二沉池、曝气池岗位地面冲洗,解决了我厂自来水严重不足的状况,节约了大量的水源。每天节水60M3,按每立方水价1.4元计算,全年节水21600M3,节约资金3万多元。
 
    回用水的使用达到了节源降耗的目的,而且在社会上反响极大,许多生产厂家纷纷到我厂提取水样并签订了中水回用协议书,现已签订用水量为17000吨/日的生产用水,为我厂改建、扩建4.5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及30000M3/d规模的中水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春、夏旱季威海市园林利用我厂中水10万M3浇灌花草、绿地,并且保证了海滨南路填海绿化拓宽工程的顺利完工,为我厂创造经济效益近10万元。另外,建筑业、洗车业也纷纷使用我厂的中水生产、服务于社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管体系,制定合理的费用计划
    财务监管是一套系统的综合性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财务监管组织,制定完善的监管工作规章,一把手亲自抓,财务人员具体抓,发动群众大家抓,逐级落实责任,层层到位。财务监管的具体内容有:1.财务监管的组织机构;2.财务监管的计划与制度;3.财务监管的宣传与教育;4.检查;5.超计划指标的报告与处理;6.奖励与处罚。监管的内容简明易懂,便于操作。
 
    经费管理是财务监管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了反映全厂经费支出的合理性,我们根据不同的专业和部门由上一年度发生的费用支出结合当年生产任务和经费计划指标分别编制切实可行的费用指标计划。如:水处理单位成本计划指标;生产设备维修费用计划指标;机动车辆油耗互维修费用计划指标;大宗材料采购计划指标;外部管网维护费用指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预算指标;低值易耗品采购指标。以上指标均以承包的形式落实到厂各科室、班组,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加强财务监管力度,奖罚分明。99年仅外部管网维护费用就由98年的31万元降到99年20万元,既保证了外部管道的畅通,不冒漏,社会承诺达到100%的社会效益,又将经费开支下降了35.5%,99年车辆油耗及维修费用也比98年同期下降了31%。
 
    近年来,我厂坚持走探索、开拓、勤俭节约之路,加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有利地推动了全厂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将污水单位运行成本由原来的0.74元/吨降到0.382元/吨,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九九年被中国市政工程协会评为全国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先进单位,且历年来被威海市文明委评为威海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