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全国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给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经济和生态平衡带来较大威胁。由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形式各异,事故的发生较为突然,危害严重并且不易处置,因此如何加强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提高在突发环境事故中的处理处置能力,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环境污染;事故处理;解决措施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突发性事件。主要类型有水污染事件、大气污染事件、噪声与振动污染事件、固体废物污染事件、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件、放射性污染事件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破坏事件等。其特点具有时间上的突发性、形式不确定性、危害严重性和处置复杂性。 

  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现状 

  对于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目前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相关部门对应急工作的不重视,使得应急效果差,不能有效抑制事故的蔓延,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的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目前,应急处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有:第一,很多地方还没有设立处理应急事故的统一机构,往往是在事故发生的时候才成立临时的机构来对事故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才设立临时机构,耗资高,技术水平低,设备不齐全,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因此,临时机构不能取代统一的机构;第二,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不协调,在处理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时候反而加重了事故的严重性;第三,在环境事故应急措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到环保局的监管权,因此,在处理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不利于提高处理的效率和质量;第四,目前应急处理和管理的体制没有健全,很多体制都无法缓解事故,甚至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最后,应急处理的结果没有及时告知公民,相关部门只注重自身的权利,而忽略了对公民知情权的保护。 

  二、环境污染事故的特点 

  1、扩散性和流动性 

  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扩散性和流动性。污染事故发生后,污染物质会随着各种环境媒介(如大气、水体等)的流动而扩散、迁移,对环境造成危害,另外,因污染有害物质种类多,性质各异,经过转化、代谢、降解和富集,改变原来形态、浓度和性质,可能产生新的不同的危害作用。如河道上游的工厂排放有害物质的废水,必然连续影响下游的河道,有害废水流到那里,那里的水生物资源就会遭到破坏,环境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2、潜伏期长 

  环境污染影响的作用时间长,污染危害的后果往往潜伏期长,有些污染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生态的危害不容易被发现,有的无法治理和恢复,造成的某些疾病不易彻底治疗。 

  3、不确定性 

  污染事故的违法行为与污染危害后果之间要有因果关系。有的污染事故,是由多个污染源共同作用而造成的,不容易确定污染事故行为者及责任。另外,由于污染事故的行为人不报告,或不及时报告,使受害人遭受危害,权利被侵而进行申诉时,往往时过境迁,无法正确举证,以致因果关系难以认定,发生环境纠纷。对于环境污染事故直接造成的人身健康和财产损害,只要进行认真调查研究,运用监测、检验等技术手段,一般是能证明因果关系的,划清法律责任的。 

  4、污染事故责任的无过失原则 

  一般民事案件的损害赔偿中,实行过失责任制。而环境污染事故和纠纷案件的处理,往往实行无过失责任制,这是因环境保护工作的特点和性质所决定的。 

  三、应采取的处理方法 

  1、制定应急监测预案 

  应急监测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用以明确事前、事发、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的行动指南。当事故发生时,各个基层单位和个人拿出一份根据实际情况事先制定的应急监测预案,积极响应。其中包括各部门组织分工、应急监测作业指导书、现场情况报告表等细节性文件,并且要求相关监测人员及一线人员应该掌握相关的应急作业文件。 

  2、加强人员素质培训 

  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不仅要求脑力和体相结合,并且有一定的风险,要求监测人员能快速、准确、反应灵敏地报出监测数据、查明事故污染物质的种类和浓度等,需要一群高素质的环境应急监测人员。因此应经常对监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进经验交流,加大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的思想重视度,通过专业培训,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掌握应急监测技术,提高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当前我们的应急监测人员队伍整体薄弱,不仅缺少与之相关的专业人才,现有环境应急监测的标准、方法、规范等,目前也并不成熟,很多还难以适应现状,还需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其次是目前我国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的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演练和实践机会少,更有甚者连防化服、防毒面具都不会使用,应及时组织各种形式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实战演习,专门对环境应急监测人员进行操作训练。 

  3、建立健全应急中心 

  建立常设性的应急管理机构在全国整体战略层面上,建立健全具有决策功能、常设性的应急管理综合协调机构的地方应急中心。其次,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再者,在省、市、县地方各级政府层面上,各地不同的发展状况,实事求是地设置相关部门,明确具体的组织形式及职能。此外,建设国家应急事件案例库和应急培训中心,培育应急管理专家,建立应对不同类型事故的专家信息库,实现危机管理中决策者与专家之间的及时沟通和互动。 

  4、标记重点源 

  在突发性应急污染事故中,因化学品泄漏等造成的环境破环占很大的比重,而且对其环境影响进行监测也是应急监测的重点和难点。在事前标记好可能会发生污染事故或存在有安全隐患的企业、化工厂等重点事故源,详细标记内容包括:企业概况、存储物质情况(物料在装置内的状态、容量,化学品名称,中间和最终产物,地理环境等),总图布置,周围敏感点人口分布等信息。掌握了数据源的信息,不仅为监测仪器的准备提供依据,同时也对监测布点有了初步的方案。若在此处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时能够即刻知道可能是何种污染物的泄露和采取何种应急措施处置就会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突发性环境事故应急监测工作逐渐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必须要接受应急监测的规范技术指导,而相关技术方法也同样需要不断完善。只有这样,应急监测工作人员的工作开展才能够有章可循,进一步增强监测工作的质量,使所获得的应急监测数据更加可靠与准确。而应急决策系统大气与水污染模型的有效完善,也将与实际环境状况更加贴近。为此,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技术将不断改进与创新,为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顺利.浅析应急监测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中的作用[J].科技风,2018(07):146-147. 

  [2]陳伟锦.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29(10):62-63. 

  [3]朱淑香,孙武堂.浅谈应急监测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中的作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17):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