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都匀市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村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把“三农”问题作为目前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我们农村的明天留下美好的家园。本文将对引起都匀市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和防治污染的对策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都匀市 农村生态 分析 对策
    一、我市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使用水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上世纪中叶以来,城市的不断建设,工农业的粗放发展,人口的猛增,加之对剑江河流域的无序开发,使城市河道水量减少,水质严重污染,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剑江河流域保护迫在眉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1)生活污水污染
    目前,都匀市的大部分农村还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且农村环保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致使大部分生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倾倒或直接排入水体,有些难以处理的固体垃圾也直接倒入水中。生活污水正以不断增加的范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农药化肥的超量使用
    都匀的农业是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为主。为提高产量和效率,人们经常会通过施加肥料和喷洒农药来增产。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生产技术落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不按规定使用农药和肥料,且施肥、喷药配套技术和器械不完备,造成农用化学品大量浪费并直接污染环境。化肥、农药的超量使用严重污染了地表及地下水,对农产品的食用安全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3)工业废水的污染
    都匀的工业以化工、电子、纺织为主。70年带初期,由于当时的环保制度落后,许多工厂的工业废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外面或河流中。原位于老猫冲的都匀蜡纸厂,其生产废水直排晓河,进入剑江,严重污染晓河和剑江。
    2.土壤污染严重,土地耕作力下降,耕作面积减少
    都匀市土地资源丰富,为城建、工业、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农民不合理的耕作,造成土壤污染、耕作面积减少,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有:
    (1)废弃塑料农膜污染
    农膜的使用对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价值,但因回收率不高和其本身难以降解易造成土壤污染 ,也影响农作物生长。据不完全统计 ,都匀市塑料农膜废弃率为81.3% ,使用可降农膜比例仅为3.15% ,以及塑料袋的普遍使用,这样在农村也产生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各种塑料制品及农膜废弃物 ,由于极难降解 ,且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 ,对耕地的污染非常大。耕地污染使其转换为财富的能力下降,加快了土地退化和沙化 ,削弱了土地的产出能力并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
    (2)生活垃圾污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生活垃圾逐年增加 ,而大多数乡镇还没有建设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填埋场 ,垃圾一般都弃置于河塘和凹地 ,既影响环境美观,又污染土壤。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
    3.植被破坏,土地退化严重
    近几年来,由于林业保护还处于起步阶段,森林火灾、人为任意砍伐、公路和铁路建设条件需要,都匀市农村的山林植被在不断的减少和被破坏。加上矿石的无规划开采以及采用落后的生产方式开采小煤矿、小金矿等逐年增多,不仅直接破坏了农村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 而且引发山体塌陷、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和景观的严重破坏, 并致使山体保水功能和水位下降,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矿石开采中剩下的尾矿、研石等废弃物大量堆存, 既造成了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污染, 又占用了大量土地, 造成土地的闲置和浪费, 还使一座座青山千疮百孔, 有碍观瞻。
    二、 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及防治对策
    1.加强国家宏观决策,重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管理监管的重点一直在城市和一些重要工业点源污染防治上,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防治监管重视不够。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因素包括不多,考虑不够,导致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建议在修改《环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时增加一些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条文,且不同的地区应有不同的政策,不能一刀切。
    2.加大政府投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为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中央及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对农村生产的绿色产品应通过增加绿色产品消费税、免除农村环境治理税和补助农民生产绿色产品进行保护。促进种植户和养殖户的联合,提高他们充分利用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的积极性。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同时改善农村生活垃圾及禽畜粪便乱倒、乱堆的问题,减少生活垃圾及禽畜粪便对空气、水源的污染。
    3.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
    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来改善目前农村出现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污染的问题。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有责任指导和帮助农民,增加他们受教育的机会,使农民懂得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让农民知道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并采取措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交给他们耕作的技术,让他们更科学合理的进行农业生产。
    4.从大局出发,杜绝将污染重、耗能大的企业转移到农村
    中央政府应对那些直接影响国家安全、稳定,不能进行大、超规模开发、生态环境脆弱等地区的地方政府及居民、农民给予保护生态环境的补助费,对工作在这些地区的党政干部其考核政绩应是生态环境的保护情况,而不是GDP、工业产值,更不是毁林、毁草破坏生态环境。各级政府,尤其是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的各级基层政府应从大局出发,坚决杜绝污染重、耗能大的企业落户到本地区及农村,防止本地区及农村生态环境再次受到破坏和污染,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
    5.工业污染防治
    在农村分布的各种类型的企业,大多由于规模小、分散、技术落后等原因污染严重,耗能大,应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节能减排,关小上大,促进形成区域工业小区,以高科技手段,将上游的废料变为下游的原料,走循环产业、循环经济的道路,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