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视野下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探析

       摘要: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着人地关系紧张、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城市文化丧失等问题,应将生态安全理念引入人居环境建设,有效协调城市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三个亚系统之间的关系,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进而达到城市人居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以衢州信安湖保护与利用规划为例,对如何在生态安全理念指导下进行人居环境建设进行了探索。

  关键字: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安全

  1、导言

  近两百年来,全球城市化进程迅速,目前全球有半数人口居住在城镇和城市,预计30年后这个比例将达到2/3。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城市特色丧失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对城市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严重影响到人民生活的健康。在这一背景下,人居环境的意识开始觉醒,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构建高品质的城市人居环境,进而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成为我国城市研究的热点问题。

  2、城市生态安全与人居环境建设

  2.1 生态安全视角的人居环境建设要点

  城市生态安全系统由自然、社会、经济三个亚系统复合而成,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通过人这一“耦合器”相耦合,人成为复合生态系统的中心。任何一个子系统的不完备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功能,因此,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协同发展和全面治理的方针,实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1.1自然生态安全与人居环境建设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因而,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必须首先立足于自然生态安全,加强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与人类生存、生产活动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处于良好的状况。

  2.1.2社会生态安全与人居环境建设

  城市社会生态关注居民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文化。人文精神、文化传统是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形成了丰富与独特的人文特质,在快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实现文化的传承,对地方文化记忆的形成、情感认同的建立乃至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3经济生态安全与人居环境建设

  经济生态安全是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互相影响,相互促进。首先,优良的城市人居环境有利于人才、资本、技术和信息向城市集中,提升城市经济生态水平;其次,人居环境的建设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这离不开经济的支撑。因而,人居环境的建设需要为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空间支持,朝着有利于经济动力提升的方向发展。

  3、信安湖两岸人居环境建设实践

  3.1 研究区概况

  信安湖位于衢州城区内,是一处长条形的城中湖,长约17.5公里,水域面积约为5.5平方公里。

  信安湖两岸山明水秀、人文荟萃,其北段的生态湿地是衢州的城市绿肺,中段的“衢州府城”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南段的江心洲保留有大片的橘林,是城市中不可多得的公共生态空间。

  3.2 信安湖地区人居环境建设实践

  当前信安湖区域现状资源整合不足、联系不强、城市生态安全系统建设滞后,人居环境品质较低,规划提出“缝合”的概念,即通过各种“缝合”措施消除资源要素间的隔阂,加强相互间的联系与互动,提高城市生态安全建设水平,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3.2.1自然生态安全缝合

  自然生态安全的缝合包括两大层面,分别是水网的生态安全缝合与信安湖周边区域的生态安全缝合。通过对滨水区域自然生态安全缝合,使人居环境的生态安全得到保障,环境品质得到提升。

  (1) 水网生态保护

  首先,恢复旧城护城河水网,完善城市水网,减少硬质驳岸,加强水体自净能力,并建立沿河绿化廊道。其次,加强流域范围内的污水治理,倡导中水利用,完善排污体系,健全水质监测体系。

  (2) 生态缝合的扩展

  首先,加强生态绿楔与水域间的联系。通过将郊区绿化引入城区,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改善水域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景观、气候条件。

  其次,加强信安湖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湿地的生态多样性特征,在合适地段开展生态学、植物学、观鸟活动等科普教育,在部分区域内组织对湿地生态冲击性弱的休闲观光活动(见图1)。

  3.2.2社会生态安全缝合

  兴安湖地区人居环境建设应充分继承和弘扬衢州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凸显江岸文化色彩。通过采取延续城市肌理、建筑文脉以及完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等措施,使城市文化得到延续与发展,进而实现城市社会生态安全的缝合,使人居环境中社会生活层面得到完善与提升。

  (1)城市肌理传承

  衢州老城区的城市肌理非常富有人文气息与地方特色,规划将现有的特色的城市肌理运用到新区规划;将现有的人性化的街道尺度延续到新区的街道设计,以此实现传统城市肌理的延续(见图2)。

  (2)建筑文脉的延承

  信安湖东岸为衢州老城区,拥有众多文化内涵丰厚的传统建筑,是塑造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支撑,为此,规划采取包括修缮、功能注入、重建和复建等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以唤醒传统建筑的生命力,延续城市的历史和记忆。

  (3)公共开放空间体系构建

  现状沿信安湖两岸已具备一系列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这些公共开放空间承担着城市的主要城市公共活动功能,规划对现有公共开放空间的设施加以完善,同时结合用地新建更多的公共开发空间,网络化已有的和新建的公共开放空间。

  3.2.3经济生态安全缝合

  信安湖两岸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的缝合,为其两岸的经济生态建设构起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其经济生态应围绕旅游、自然、休闲等特质要素进行发展。

  规划通过对沿江各类已有的或规划的旅游、自然、休闲资源进行缝合串联,构建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安全体系,为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经济基础保障,丰富两岸产业业态。具体缝合措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