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水流冲刷与环境保护

  摘要:本论文着重于山区公路水流冲刷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出发,深入分析阐述了山区公路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结合最优工程设计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地改善和提高公路环境保护质量,最终达到公路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山区公路;水流冲刷;水土流失;环境保护  

  1山区公路发展概况

  公路是现代经济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对交通要求的客观反映,是构筑交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云南地处西南边陲,是一个高原山岭的省份,山岭区约占云南土地面积的90%,地形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也是著名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所在之区,地形显得十分的复杂。截止2005年底,我省公路通车里程达18.4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1800多公里,对于实现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云南经济合作,以及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公路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及景观协调是这一基本国策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前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瓶颈主要起作用的是经济因素,以“经济为主”的设计指导思想不利于公路交通的持续、快速发展,且会导致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公路逐步进入山区后随着道路设计标准逐步提高和地形地质条件的更加复杂,由于对环境危害的认识不足,建设指导思想仍保持“经济思维”的惯性,未能随着建设条件的改变及时进行调整。20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水土冲刷流失面积达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八十年代平均全国每年新增的水土冲刷流失面积达1.5万km2,九十年代虽然加强了水土保持执法力度,每年新增的水土冲刷流失面积仍达1万km2。目前我国相当的地区水土冲刷流失在加剧,边治理、边破坏,先治理、后破坏,一方面治理,多方面破坏的现象较为普遍,处于局部治理,整体加剧的状况,水土冲刷流失已成为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另外山区公路建设从生态的观点来看,至少造成了三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自然特征的丧失,直接造成了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栖息地、地质暴露带或一个地貌特征的丧失。二是水文条件的变化,地上、地下水流与数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公路边基甚至较近区域的动、植物,并产生水污染和地下水位的变化。三是对野生动物的其它影响,公路对哺乳、爬行、不会飞的动物来说,始终形成了一个障碍带,阻断了它们之间的大量往来。总之,山区水文等自然条件及自身技术指标的限制,对所经过地区的土地将不可避免地占用和分隔,施工中的大量挖填方也可能引起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造成植被破坏及水土冲刷流失。公路建设引起的环境破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是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冲刷流失、植被破坏与减少、占用耕地、动植物栖息地破坏及占用等;二是大气污染,主要一有现为粉尘污染、机械尾气污染及氮化合物污染等;三是噪气污染,主要表现为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的污染;四是水源污染,路面径流水的污染及车辆所带来和排放的各种有害物质对公路附近水流的污染;五为固体废弃物污染,指在公路附近弃放的各种生活垃圾污染,特别是塑料生活垃圾,其很难降解腐蚀掉,它会引起土地的硬化,对环境影响特别严重。因公路环境保护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公路工程的各个专业,只有公路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创造出最好、最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人文和谐。因此,公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并结合最优工程设计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地改善和提高公路环境保护质量,最终达到公路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3公路防护冲刷的处治措施

  由于公路是线性工程,它在施工中对地面扰动类型多,山体高处要开挖、削坡、修隧道,低处要填高、沟河道处要架桥,有的河流要改道等,故它对原来的自然环境干扰是相当大的。公路施工战线长,弃土、弃石、弃渣数量巨大,在雨季时水土冲刷流失严重,会给公路周边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故公路建设要防治水土冲刷流失,保持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公路周边生态环境。因此,对于山区公路的冲刷防护处治措施应该从公路排水工程,绿化防护工程,路基支挡防护工程,桥涵工程四个主要方面进行着手,把我们所修建的公路建设成一条真正的人文环保生态路。

  3.1排水工程

  水是危害公路的主要自然因素,公路冲刷、沉隐、坍塌都不同程度地与土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冲刷、侵蚀有关。稳固的路基对保证公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在公路设计施工中,应对排水工程的重要性给予高度的重视。

  公路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包括了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两大部分。设计施工时应根据公路等级,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布局,各排水工程设施相互衔接配合,使水迅速排出公路范围外,地表排水设施主要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蒸发池,油水分离池、排水泵站等,应结合地形和天然水系进行布设,并做好进出口位置的选择与处理,防止出现堵塞、溢流、渗漏、淤积、冲刷及冻结等现象,主要排出公路范围内的地表径流、地表积水、边坡雨水及邻近地带影响路基稳定的地表水。地下排水设施主要包括暗沟、渗沟、渗水隧道、渗井、仰斜式排水孔、检查疏通井等,其设施的类型、位置及尺寸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确定,并与地表排水设施相协调,排出流向路基的地下水或降低地下水位。

  3.2绿化防护工程

  公路周边的绿化一般采用种草、铺草皮、植树三种基本形式。为了改善公路两侧景观生态环境及防止水土冲刷流失,公路全线路堑边坡、路堤边坡、分车带、中央分隔带范围、土路肩、碎落台、反压车道、隔离区、互通立交区、隧道进出口处、收费站、生活服务区以及取、弃土场等都应进行绿美化工程。在公路及公路周边范围内,无论采用哪一种绿化防护措施,其最终目的都是美化公路周边环境与减小水土冲刷流失的目的。

  3.3路基支挡防护工程

  公路路基支挡防护工程是保证路基稳定,防止水土冲刷流失,改善环境景观和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设施。对于沿河山区公路,路基一般采用植物防护、浆砌或砼防护、抛石、石笼、土工膜袋、丁坝、顺坝、拦砂坝、浸水挡土墙等形式,在公路支挡防护工程中,挡土墙也是一种使用较为普遍的防护处治措施之一,它包括了重力式挡土墙、加筋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锚杆挡土墙、锚定板挡土墙、加筋挡土墙、桩板式挡土墙等几中,其主要作用都是起到支挡土体、,防止水土冲刷流失等。路基支挡防护工程要根据实际的地形、水文、地质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与施工,不仅能起到保护路基稳定的作用,还能给公路周边环境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3.4桥涵工程

  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岭区省份,河流众多,山高谷深,河水涨落,河床淤积冲刷,周而复始,这些都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山区修建公路,必须要跨越河流和沟渠,那就需要架设桥梁和涵洞,在这就必须考虑河流的冲刷及环保问题。对于桥梁来说,特别是大桥和特大桥,桥梁的建设更离不开环境。桥梁的建设与所处的地形、地物、地貌、地质及水文等因素紧密相关,桥梁建设时考虑充分保护自然环境,避免因桥梁修建而引起对山体的大填大控,从而导致生态植被的破坏和自然环境的失衡,特别处于雨季时,大量的泥沙就会冲刷流失,从而引起河流水源的严重污染。桥梁按其桥型一般分为梁式桥、拱桥、斜拉桥及悬索桥,山区桥型方案的选择,必须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行性,运输的便利性,使所选桥型充分满足“结构安全、使用舒适、经济性好、施工养护容易和造型优美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原则,修建的桥梁为一座座充满人文色彩的生态桥。

  4结语

  通过对山区公路水流冲刷的特点与特性及环保的重要性进行系统地分析阐述后,提出了许多理想实用的山区公路水流冲刷处治措施,同时结合环保的实际要求列举了很多具有意义的实例,希望该思路能对“长江环境防治保护工程”所属地区的山区公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经济参考报.东川地区每年3000万吨泥沙直接流入金沙江对下游水电开发和三峡库区构成重大隐患,2004-9-30。

  [2]刘文杰.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

  [3]高大钊,孙钧.岩土工程的回顾与前瞻.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