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中的环保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与完善是一个国家经济快速腾飞的标志之一。然而,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与破坏也日益严重。公路建设中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对公路施工中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提出施工中对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的防治措施,也希望能为其它道路建设中的环保问题解决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公路施工;环境问题;防治措施;借鉴  

  公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污染。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一是空气污染,这是公路施工中产生的粉尘、扬尘、沥青挥发、沥青烟气等造成的;二是噪声污染,这是施工中机械噪声、振动等形成的;三是水污染,由于施工废水、施工作业场水泥、石灰等流入河流、农田破坏水生环境和水源而形成;四是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弃土、弃渣、垃圾、泥浆、沥青废料等固体废物侵占土地,土石方开挖破坏地貌和植被造成。此外,施工用地还会对植被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土地硬化等。

  因此,施工中应当注意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止或者减少施工对水源、植被、景观等自然环璋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和恢复施工场地周围的环境。具体来说,应从以下这些方面来采取防治措施。

  一.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公路施工中产生的扬尘、车辆尾气及沥青混凝土的烟气会影响空气质量产生空气污染,影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农作物的生长。对此,应从以下7方面来加强防治。

  1.运输扬尘防治应科学选择运输路线,加强运输管理,保证汽车安全、文明、按规定车速行驶;

  2.运输道路应定时洒水,粉状材料应罐装或袋装,粉煤灰采用湿装湿运。

  3.土、水泥、石灰等材料运输时禁止超载,并盖篷布,如有撒落,应派人立即清除。水泥和混凝土运输应采用密封罐车,采用敞篷车运输时,应将车上物料用篷布遮盖严密尤其多风天气。

  4.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灰土尽量采用集中拌和方法,合理安排沥青混凝土拌和场,采用先进的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拌和装置,并配备除尘设备、沥青烟气净化和排放设施。

  5.拌和场不得选在环境敏感点上风向,宜选在下风向且距离应在300m以上,拌和场应为操作人员配备口罩、风镜等,实行轮班制,并定期体检。

  6.注意合理安排粉煤灰堆存地点,减少堆存量并及时利用,必要时设围栏保护,加以覆盖,保持湿润,定时洒水防尘。

  7.水泥、石灰、矿粉要有指定地点堆置,并且应采取密封存放的方式,控制其扬尘,存放点地面应作硬化处理。回收粉尘若不能使用,应制定相应处理措施,不得随意倾倒。要充分考虑沥青烟气的有害性,避开人类活动密集区、养殖场及敏感植物群类。沥青拌和设备、导热油、燃油贮存罐及连接管道应确保密封、防止泄漏。

  二.施工噪声的防治措施

  噪声损伤人的听力,干扰人的睡眠、工作,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因此施工噪声应控制在规定的界线以内。

  1.为防治噪声,施工人员生活区、大型施工场院地以及水泥混凝土拌和场、沥青混凝土拌和场、碎石场的选址时,应尽可能远离学校、医院、幼儿园、敬老院、居民集中区等环境敏感点,最好在200m以上,如果达不到此要求,可对强噪声源采取消声、隔声、减振等措施;

  2.施工尽可能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施工工艺;

  3.学校、医院、幼儿园、敬老院、居民集中区等环境敏感点附近施工时应采取在施工场界设置临时隔声围护;

  4.高噪声作业避开学校的上课时段、医院及敬老院的午间休息时段;夜间停止包括打桩在内的高噪声(高振动)作业,确需连续作业的,应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并公告居民;利用学校的固定节假日、寒暑假进行某些特定的高噪声作业;夜间不准开山放炮。

  三.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为防治施工中水污染,材料仓库和临时材料堆放场要防止物料散漏污染,仓库四周应有疏水沟系,防止雨水浸湿,水流引起物料流失。

  2.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3.稳定土、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拌和场等各种拌和场以及砂石场、轧石场等不得设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并应设置隔离栅、沉淀池等临时污水汇集设施,污水汇集后沉淀处理,不得直接排放。

  4.冲洗砂石料废水其悬浮物含量大,需建沉降池,悬浮物进行沉淀合格后排放。混凝土搅拌车应定点清洗,设置临时沉淀池对清洗沉淀处理后方能外排,有条件者也可采取水回收处理后循环使用。

  5.在防渗漏和加固地层所采用的化学浆料,尽量选用毒性小、污染少的注浆材料,尽量避免浆液流入地面水系和人畜饮用水源。污水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的及附近水体、水质应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排入附近农田沟渠用于农田灌溉的应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重复利用做绿化、道路喷洒用水应满足《杂用水标准》。

  四.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1.施工中应尽可能利用土石方,严格控制土石方开挖范围,不应仅考虑施工方便而任意破坏施工范围之外的植被和土壤,对于施工取土要做到边开采边平整边绿化,同时要做到计划取土,及时还耕。

  2.填挖方工程量过大的路段应避开雨季施工,避免雨季施工带来的严重水土流失,在有雨水地面径流汇集处开挖路基时,或在临时土堆周围,以及其他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的地段,应设置沉淀池,作用是雨水流经时减慢流速使泥沙下沉,防止水土流失。

  3.弃土弃渣的堆放地点应预先采取排水和挡土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或对水源和灌溉渠道造成污染和淤塞。为防治水土流失要做到边坡稳定,岩石、表土、开挖坡面不裸露,泥沙不进入下游河道,不影响河流正常行洪,做好绿化养护工作,提高公路沿线水土保持能力。临时施工道路的开辟会破坏地表植被,包括耕地、园林、林地以及牧草地等。为此,应规划好临时施工道路的路线走向,以减少植被破坏为首要原则,尽量利用现有道路;若无现成道路可利用,则应严格控制施工道路修筑边界,路线走向必须绕开各种生态敏感区。对于施工道路边界上可能出现的土质裸露边坡,应有临时防护设施,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宜采用生态防护措施,可在施工道路修建的同时进行复绿,在气候条件恶劣地区,应有防止土壤侵蚀的工程防护措施,以防止土壤的自然侵蚀。

  4.在施工前,对现场初始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等自然特征应有客观的文字描述和完整的影像记录,以作为将来进行恢复的依据和参考,施工结束后,必须恢复临时占用土地原有的土地功能。应集中取土场取料,切忌随意布置小料场,对山坡及植被任意破坏,既影响环境面貌,也容易产生方滑坡。

  五.结语

  公路环境问题错宗复杂,涉及面广,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而且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管理经营方法不是十分的先进,但随着国内、国外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公路环境保护工作已为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重视。这种情况下,我们公路部门的工作人员应从自己做起,强化自己的环保意识,经常交流和传递环境保护成功的技术信息和方案,不仅要做好公路主体施工环保工作,而且要依靠各级政府的环保职能部门,维护公路环境的同时也维护了大自然的环境,在提高了公路的环境效益的同时,更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