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按照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设计出由经济发展能力、科技进步能力、人力资源效益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环境容量能力等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评价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利用该模型对我国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具体评价,根据因子得分,将我国各省份的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即高、较高、较低、低,分析得出各省份资源禀赋、政府服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完善程度等方面的不同是造成各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差异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差异化 
  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是一个宏观评价,同时可持续发展评价又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且这一系统是由若干多元参量组成的,因而它的评价也是一个多目标的综合评价。本文在深入分析和筛选后,选取包括经济发展能力指标、科技进步能力指标、人力资源效益能力指标、资源利用能力指标、环境容量能力指标等五大体系。这些指标在时间上反映了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趋向,在空间上反映了工业经济的整体布局和产业结构,在数量上反映了工业经济的规模,在层次上反映了工业经济的功能和水平。 
  指标体系具体分解为目标层: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最高层,表征了我国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判断层:包括经济发展能力、科技进步能力、人力资源效益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环境容量能力等五个方面。因素层:因素层共包括总体经济规模、经济效益、产品竞争力、产品科技含量、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管理水平、员工素质、资源消耗状况、资源生产状况、自然环境质量、基础设施条件、社会环境状况等12个因素,分属于不同的判断层,是对判断层的进一步细分。指标层:指标层既是指标体系的最下层,也是最重要的一层,它涵括了反映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的全部内容,是目标层的最终载体。 
  由于影响我国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各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即指标之间的信息既不完全独立,也不完全重复,不宜对其进行直接评价。因此,采用了因子分析法。根据选取的原始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对其进行降维处理,从而得到能充分反映原始评价指标信息的少数几个彼此独立的综合变量,即因子(Zj)。再以因子和其贡献率(Vj)构建综合评价向量(p为主因子个数),进而达到对我国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 
  根据因子得分可以将我国各省份的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即高、较高、较低、低。其中程度高的省区是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程度较高的省份是辽宁、福建、江苏、西藏、海南、吉林、湖北、山东、新疆、重庆;程度较低的省区有湖南、黑龙江、陕西、内蒙古、江西、广西、河北、河南、山西、四川;程度低的省区有宁夏、安徽、云南、青海、甘肃、贵州。 
  通过我国各省份工业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比较,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仅有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几个省份,这说明我国工业发展水平高的省份与工业发展水平低的省份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显然,这种“两极分化”的现状不利于我国区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从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来看,东部地区整体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在工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其中经济影响指标、工业流通及环保指标、科技创新指标和发展潜力与管理运营指标等四项指标都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只有资源配置指标低于其他两个地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极不均衡,以及东部地区对资源的需求远远大于其供给所造成的。而中西部地区除资源配置指标外,其他各项指标和综合评价得分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工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其中中部地区略强于西部地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在东中西三大地带上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布,即“东强、中中、西弱”。 
  从四大阵营来看,工业发展实施好的省份大都处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历来都是我国工业经济活跃的地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技术资金的不断注入,使得这些地区的工业竞争力进一步得到了发展,扩大了同中西部地区的距离,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第二阵营的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主要以我国老工业基地组成。第三、第四阵营以中西部省份为主,主要表现为工业产品档次低、产业技术水平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差,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因此,对于工业发展好的地区应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创新,建立新行业,研发新产品以继续保持在技术与经济上的优势,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工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必须在保持现有竞争力水平的基础上,应积极进行设备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变劳动密集工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工业,缩短与第一阵营之间的差距。工业发展一般的地区要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培养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差的地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依靠科技创新建立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带动当地工业结构升级,不断提升本区域的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本文得出,各个省份之所以出现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差别,各省份资源禀赋、政府服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完善程度、人力资源水平等方面的不同是造成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差异化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个有趣特点是地理上的“二元性”,即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好的区域和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差的区域并存的二元结构。产生这种二元性结构的原因在于各地工业基础水平本身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而且政府对各地工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同,加之生产要素在一定程度上的自由流动,从而使得区域工业发展出现不平衡,引起“积累性因果循环”,产生马太效应,使区域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产生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在区域上的二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