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增多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使用的能源和资源也日益增多,并出现煤炭大量开采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也将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环保问题也成为我国关注的重点。现阶段,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环境保护的工作,并都获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主要从强化环境地质,以及加强水文地质方面来探讨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随着人类的发展,环境问题一直存在,环境问题也长期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随着我国向城市化的方向发展,能源消耗量也在不断增多,当前亟需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环境问题。一般情况下,环境被污染后,当地会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从而给当地造成经济损失,并阻碍其正常发展,这时往往需要当地政府采取相关措施,加强环境保护。 

我国地域辽阔,其中多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这就要求我国在进行环境保护时要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从而使水资源能进行循环利用。现阶段,我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通过相关宣传,号召群众在日常生活或生产中节约用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我国因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在水资源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受环境污染影响,导致水质变差,或受过度开采影响,地下水严重短缺等,这些水资源问题将会引起各种地质灾害,并且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另外,我国部分地区开发森林资源的现象较多,这也使这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甚至出现荒漠化,这也是环境保护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 主要措施 

(1)干旱地区的地质环境。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干旱地区,因此要重视对干旱地区地质环境的研究,在实际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要结合当地具体的环境情况,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度,可实施治水或控水的措施,并可建立相关的水文监测点,从而更好地对水资源进行保护。 

例如:重庆市的水资源保护。 

重庆位于我国的川东地区,该地区属于旱区,而且长期受南亚高压的影响,一旦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出现异常,位于重庆北部的冷空气就会侵入四川盆地,与此同时,南方的暖湿气流却无法进入,更无法输送水汽,这将会引发汛期,或导致高温天气的出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当地的水文监测站要加强对汛期水资源情况的监测,尤其是对河道的水流量以及枯水期的水位监测,从而实时掌握汛期或干旱时期的水资源情况。除此之外,还应对土壤的墒情进行监测,并及时记录土壤的旱情情况,从而建立相关的监测站点,实时掌控水资源的情况,进而减少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2)研究煤矿水文地质。煤炭能源开采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勘探到生产,再到闭坑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就需加强研究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在煤炭的勘探时期,主要是根据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来选择相应的技术工艺,而在其生产阶段,也需要根据其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而制定相关措施。当煤炭开采进入闭坑时期,在制定水环境的治理措施时,也需充分考虑其自身的水文地质条件。不难看出,在煤炭开采过程中,要加强研究矿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保证煤矿能安全生产。 

(3)化学定时炸弹。人类在进行活动的同时也在改变地球环境,只有协调好人地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在进行煤炭开采等活动时,经常会使用化学定时炸弹,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自然定律,并且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现如今,许多的人类疾病都和微量元素有关系,部分疑难杂症都是因人体微量元素不均衡而引起的,而且这些微量元素一般都需要在人体的体外汲取。 

(4)城市废物地质。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废物的排放量也在随之增大,但却对其缺少妥善的处理,导致大气和水资源被污染,因此,需要通过利用相应技术将城市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最终实现循环利用。保证能安全处置城市废物的地质。 

(5)工程建设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也在日益增强,在工程建设中也开始注重保护环境以及水资源,而有助于环境保护的水利工程也在不断建设,这也促进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破坏环境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直接加重了环境污染的程度,而且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并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采取相关措施,避免破坏生态和地质环境的现象出现,并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只有详细分析各地区的地质问题,才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从而减少灾害发生时的损失,使社会和环境两者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宁,王硕,王红.强化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J].科技与创新,2014(15) 

[2] 祖秀兰.试论地质研究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3(10)

[3] 李佳奇.谈强化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J].科技与企业,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