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从1970年开始经历了起步萌芽、发展、扩展深化阶段,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当前我国已经拥有几百所高校开办着不同层次的环境专业。专业设置体现了环境评价、污染防控以及生态保护等特征,进而不断向社会提供人才。从就业形势来看,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面向:环保、科研部门,或者工矿、环保公司。近年来,随着环保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进入环保单位将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针对这种现象,本科院校必须致力于外部氛围和环境创新,让学生积极塑造创新能力。
一 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内涵
从工程教学委员会和教育部环境科学研究情况来看,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需求正在大幅度增加,只是在行业与地域中还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必须让学生拥有新理念、理论基础、创新性技能和人格。扎实的的理论主要是环境工程学专业毕业生必须拥有过硬的物理、数学基础,并且具有科研创新和逻辑思维新方法。良好的基础理论作为科技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依托与基础。创新理念则是追求创新的同时,敢于挑战、质疑创新的过程。
在强烈的意识引导与精神激励中,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创新精神和意识作为创新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创新思维是通过新思维,明确问题解决过程,它具有良好的观察力、求异性、创造性以及多种知识体系和灵感。由于创新思维一直贯穿于创新活动,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素质,所以反映创新行为技巧的信息加工、操作、动手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创新人格则是在长期的自我训练、创新教育中,形成可持续的个性特征和创新教育。
面对激烈的人才培养矛盾,为了保障环境工程专业发展和生存,就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让教学方式和计划迎合市场发展,让毕业生"行销对路"。因此,在教学安排中,必须明确专业定位体系,并且有针对性的开课。因为在有限的教学期间,培养出理论、管理、施工、设计、产品开发都精通的万能人才存在很大难度;所以必须仔细审核教学计划,在各个专业统一的基础上,突出专业与学生特性,进而得到社会认可。
二 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与实践
1.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
(1)明确培养成果。
本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出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部分优秀学生根据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模式要求,向研究类复合型人才转变。从某本科院校以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来看,该校尤其强调多规格、多层次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人才框架体系为宽专业、厚基础、能力强的人员,在学生拥有坚实的知识层面、理论基础、素质美德、创新理念中,进一步满足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科研探究、规划设计、产品管理、环境开发以及教学工作。
(2)强化课程体系。
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设置、结构以及教学内容,它不仅是教育理念、思想的创新,同时也是实现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保障,相关专业设置的科学性、教学结构合理度都将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在这过程中,装修定实施方案操作,主要包括基础、基本要求、专业教学、实践教学、知识交叉以及人文素养模块。基本要求模块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公共性必修课,例如:英语基础、毛概三、就业指导等;基础教学一般主要是基础性学科,例如:流体力学、科学环境、环境原理、工程冶金等;专业教学一般为主干性专业知识,例如:大气环境工程污染、固体废物控制、水资源污染和环境检测等;实践教学作为一直贯穿于大学的实践体系,主要有:认识实践、毕业和生产实习等。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模块教学,在教学压缩的同时,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优化实践过程。
为了促进创新能力增长,除了开展创新活动外,还必须加强后天训练、学习力度。创新能力作为动手能力的发展与综合体现,必须增强各个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中,以知识综合应用为己任,将创新能力作为具体目标。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实践教学分成大气污染和课程实验、固体污染和水污染以及自愿实验等,进而不断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
2.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1)构建环境保护活动。
在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可以根据级别,进行多种形式的创新型活动。在大一、大二时,由于专业积累不够,所以应该将活动重心放在科技活动、学术报告中,不断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对于大三、大四学生,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水平,所以可以选择技术相对较高的课程活动。在课题开展中,部分课题可以作为技术较高的应用或者科研内容、毕业设计,再进行深入的探讨。在课题由浅入深的过程中,虽然时间花费较长,但是对增强学生能力具有很大作用;在开展科技活动中,通过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管理与应用中得到升华。
(2)完善科技创新领域。
为了激发环境工程专业学生钻研能力,敢于创新,必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空间,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培养出学习勤奋、追求真理、崇尚真理、敢于打破旧传统束缚的创新型人才。通过建立环境污染控制、材料科研、对策分析小组,让学生自主创新、管理、组织,充分展现学生能力。为了激发学生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丰富大学生活、活跃学习氛围,经验充足的老师必须指导学生活动;在学校为选题、技术项目提供经费的过程中,让科研活动顺利开展。另外,对于有创新潜力的学生,导师必须注重学生外语、计算机、实验应用能力和协作精神培养;一般由高年级学生申请,在老师综合考察合格后,进入课题组,进行科研活动。
另外,为了保障理论课程教学成果,在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尤其是面向实际的一系列工程学科。在环境工程专业考核中,为了提高学生能力,应该适当调整考核方式,让能力、成绩和奖学金切实结合起来。
结束语:
环境工程专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虽然在就业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只要找到突破点,就能拥有良好的前景。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根据社会、就业指向,从各方面增强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创新的同时,环境工程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