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来,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是在经济腾飞的同时,城市和农村的差异也日益明显,农村地区相应的公共配套相对欠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显。该文针对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排放现状和存在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农村污水处理路径。针对不同的情况,选取不同的处理模式,同时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加强对其的运行监管,建立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和运营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处理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

关键词: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 X7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3-0102-04

Processing Path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in Rural Areas

Zhao Huali

(Bureau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Pukou District,Nanjing 211800,China)

Abstract:With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especially in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 level.Rural areas corresponding to the relative lack of public facilities,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view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domestic sewage in rural area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rural sewage treatment by referring foreign experienc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ituation,choose different processing modes an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operation of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ies. It wa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mechanism,to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sewage treatment project.

Key words:Rural areas;Domestic Sewage;Processing paths

自然生態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已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更加突显。《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将水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解决好水安全问题。

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同时也是薄弱环节。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的水环境保护工作相对薄弱。目前,农村地区水环境形势严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很多污水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就排入周边水体。同时,我们还面临着落后产业向农村转移、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和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低等诸多挑战。搞好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有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

1 农村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在全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延伸,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力推广,农村地区的风貌将迎来新的变化,农村地区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1.1 新型城镇化 城市功能的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能力,有利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建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实施后,为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16年2月2日,国务院以国发〔2016〕8号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并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

1.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目标。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是人们共享现代化成果的重要举措,是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将环境保护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全体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环境安全、良好生态服务,具备保障安全、宜居、健康等基本需求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改变城乡环境管理二元结构也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向农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必将迎来飞跃式的发展。

1.3 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的又一重大创新。乡村旅游以其清新古朴的田园风光和洋溢的乡土文化气息给都市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受到都市人的青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第四篇“推进农业现代化”第十八章第三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指出“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培育融合主体、创新融合方式……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等文件也都提及了美丽乡村建设,可见整个“十三五”期间,国家层面都将大力推广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2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征及存在问题

农村污水是在农村地区由于村民生产、生活产生的综合性污水,其中以村民日常的生活污水为主。一般来讲农村生活污水来源于4个方面:厨房污水、生活洗涤污水、厕所污水以及其他污水,其中不同类型的生活污水的成分特征和污水水量存在明显的不同(表1)。

以上各部分污水当中又以厕所污水为农村地区生活污水中最主要的来源,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很多农村地区都配有抽水马桶,从而产生大量的冲厕污水,冲厕水污染则成为这些地区存在的污染问题。由表1也可以看出,厕所污水虽然污水量占比只有25%,但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均占很大比例。廚房污水则是村民日常洗菜、做饭、洗碗等作业产生的污水,洗涤污水主要由洗衣、洗浴等环节产生,这部分的水量占比较大,但是其所含的污染物较少[1]。

目前农村地区生活污水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对成熟的体系还未建立,污水治理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缺乏科学规范的规划。目前住建、环保部门及各地相继发布了一些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等文件,但是缺乏对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规划编制、审查的具体规范,因此常出现收水范围不合理、工艺处理效果不尽人意等问题,无法科学合理地指导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与建设。比如缺乏科学的设计和建设,设计规模与实际处理量不匹配,导致污水处理设施只能间歇式运转,同时有些处理工艺也选择不当,造成处理效率不高。比如管网配套不到位,管网建设经费要比污水处理设施的费用高许多,故造成很多农村地区只管建个污水处理厂,但是收水管网配套严重不到位,导致污水厂收水不足或干脆没有运营。另外,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污水的处理还存在管理水平不足的问题,一方面缺乏专门的运营和管理机构,另一方面相当部分的地区环保部门目前仍主要着力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建设,而对工程的监管不足[2]。

3 国外经验

3.1 美国 美国早在19世纪50年代就对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给予了关注,并开始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体系,在美国农村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美国政府主要是对简易且经济有效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进行鼓励和引导,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包括污水现场收集与就近处理的综合系统,主要用以处理家庭、小型社区或服务区所产生的污水。美国政府对于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推广还配套了相应的财政政策支持,比如贴息贷款项目,社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最高可获得10万美金的建设贷款,比如为本地居民减免一定的税收用以支付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营费用等。《清洁水法》在政策和标准方面对美国农村污水处理进行了相应的规定。目前,美国大概有2 600万套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大约有半数以上的设施运营已经超过30年,这其中大约有10%~20%由于运营监管不到位而导致失效发生故障,引起周边水体的污染。为加强对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运维监管,美国环保署于2003年发布了《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管理指南》,在指南中对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提出了5种管理程度逐渐加强的运行模式[3]。

3.2 日本 日本作为后起发达国家的代表,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其农村污水处理由政府、第三方机构和用户共同承担责任,且不同的污水处理模式有不同的管理和补助办法,目前已经形成相对完善有效的农村污水治理的组织与管理体系。日本于1983年正式制定了《净化槽法》,以对乡村分散的污水进行全面的规定,该法也成为日本有关乡村污水治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日本的农村生活污水主要通过3种模式得到治理,即家庭净化槽、村落排水设施和集体宿舍处理设施。其中,村落排水设施和家庭排水设施分别由农林水产省、总务省、环境省根据《净化槽法》推进,各部门的职责在法律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各基层自治体(市、町、村)以及家庭是农村污水治理的责任主体,其中各自治体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自身特色,为每户居民选择合适的污水治理方式。目前在日本农村污水治理中,家庭式的污水治理占比在90%以上[4]。

3.3 新西兰 新西兰农村生活污水主要采取就地处理系统,包括农场、工厂或单个家庭,但通常是指单个家庭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中大部分为成熟的化粪池。刚开始问题还比较明显,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等都得不到保证,针对这些问题,新西兰环境部提议制定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国家标准,并针对不同的方案进行了比较。在国家标准中,合适许可证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其规定:从2010年7月1日起,经过区域议会鉴定的地方,污水处理系统的所有者要求持有合适许可证,证明其污水就地处理系统运行正常并以适当的标准维护。国家标准还对区域议会、系统所有者、检查者的责任进行了规定[5]。

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路径

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处理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程度、生产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城市聚集区生活污水的收集与处理方式方法在成果复制与推广上则容易的多,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处理则更需因地制宜的综合考虑与谋划。但总得来说,投资小、管理方便、运行成本低、运营维护简单的污水处理方式更适合农村地区现状。

4.1 集中处理模式 目前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在城市中应用最多和广泛,但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尚不是太广泛。该模式下的生活污水得到统一的收集处理,工艺相对成熟,治理效果好,环境效益明显,比较适合地形比较平缓,村民居住集中,同时生活污水能通过重力自流接入污水管网的地区。集中处理模式采用的工艺有氧化沟、SBR、A2/O、CASS等城镇污水处理工艺,受纳水体或者对出水水质有更严格要求的,宜选用人工湿地、生态塘等工艺进一步深度处理,甚至采用MBR工艺,统一集中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相对成熟稳定,处理效果可以得到保证,主要问题在配套管网和运营管理上,因此在江苏南部等发达城市的郊区,村民居住集中度较高、财力有保证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一定的推广[6]。

4.2 半集中处理模式 半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是由德国学者和同济大学课题组在ECOSAN(生态卫生系统)理念下共同提出的一种新型供排水及污染治理模式。结合农村生活污水面广、分散、来源多等特征,半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在农村地区建立水的循环利用和固体废物综合处理的系统,实现水的分质供应与排放、污水处理和回用、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即在一定区域内实现“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最优化。該模式主要围绕3个循环:水、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循环。从源头控制进行分质排放,灰水与黑水分离开来,甚于和雨水一起通过水净化设施用于回用、灌溉农田或者地下水回灌,形成闭合循环;而尿液和粪便通过分类收集与厨余垃圾一起通过发酵或堆肥处理用作农肥,形成闭合营养物质循环;而发酵产生的沼气则可通过沼气利用系统加以回收利用形成闭合能量循环。但是该模式目前推广程度不高[7]。

4.3 分散处理模式 该模式为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主要污水处理模式,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是地形比较复杂,不适宜进行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的地区,更能体现出该模式的优越性。传统意义上的分散式处理模式主要指的是化粪池以及沼气池等处理工艺,这些传统工艺一方面基建费用比较低,另一方面运营管理也很方便,但是缺点就是处理效果有限,出水不能稳定达标,并且易深入地下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一定污染[7]。目前人工湿地、慢速渗滤、净化槽等或者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等成熟的分散式处理技术也已得到日益推广,且处理效果上也较传统工艺有了较大的提升,投资和处理成本也相对较低,经济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大改善,在广大农村地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8-9]。

5 对策建议

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适宜采用简运行、低成本、节资源、工艺可靠且能够与当地自然环境融合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处理模式上,上文所提3种模式也有着各自不同的适用性,同时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加强对其的运行监管,建立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和运营管理机制。除此之外,本文对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完善镇(街)建成区污水处理系统 全面推进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工作,提高农村镇(街)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并确保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得到有效的安全处置。地方政府应强化管理措施,对镇(街)污水处理厂进行长效管理,设立专项资金以保障污水处理设施全年正常运行。

5.2 建设农村集中居民点污水处理系统 新建农村集中居住区必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同步进行污水管网建设与改造。对靠近城市、县城的村庄,可将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集中处理;有条件的区域,相邻的居住点之间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污水处理设施的共建共享。

5.3 因地制宜建设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因地制宜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能起到实效。地方政府应积极探索,选取合适的处理技术,给予资金支持,并在现存农村分散居住点进行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侯京卫,范彬,曲波,等.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研究述评[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64-965.

[2]鞠昌华,张卫东,朱琳,等.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16(6):50-51.

[3]黄文飞,韦彦斐,王红晓,等.美国分散式农村污水治理政策、技术及启示[J].环境保护,2016(7):63-65.

[4]范彬.日本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组织管理与启示[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10(1):24-26.

[5]嵇欣.国外农村生活污水分散治理管理经验的启示[J].中国环保产业,2010(2):59-60.

[6]白晓龙,顾卫兵,杨春和,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71-14572.

[7]马伟辉,陈洪斌,屈计宁.农村生活污水的半集中式处理与资源化[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895-896.

[8]曹辉,廖秋阳.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31-16432.

[9]潘茉兰,赵欢蕊.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应用及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19-120.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