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各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也同时产生了大量污泥。近年来,由于各市政污水处理厂没有恰当的处置污泥,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因此,本文就当前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试图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污水处理;污泥;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6-0003-01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政污水处理厂数量不断增加,每天产生大量的污泥。如果污泥没有经过妥善的处置,不仅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还会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必须经过妥善的无害化处理,才可能避免对环境的二次污染[1]。 

  污泥是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后产生的副产物,其成分非常复杂,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有机质以及重金属物质。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大自然中,不只是污染环境,浪费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可是进过合适的处理后,我们能够变废为宝,将有毒物质提炼出去以后,能够得到许多有用物质,进行二次利用[2]。 

  1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现状的评价分析 

  1.1 重污水处理、轻污泥处置 

  市政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重水轻泥”的现象,部分污水处理厂没有把污泥的处理作为其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通常是没有在污水处理厂建成的同时,就设立污泥处理系统,都是后期安装的,且对于污泥处理不够完善,导致污泥处理率低下,所产生的大量污泥没有进行妥善的处置,因此成为污水处理厂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严重影响了污水处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1.2 污泥处理技术设备落后 

  目前,市政污泥处理厂所应用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污泥浓缩、稳定、脱水以及最终处置等主要过程。其中有些污泥处理技术已经被发达国家所弃用。另外,某些污泥处理技术并不符合我国污泥的特性,对所应用的污泥处理技术根本没有采取相应的调查研究。同时污泥处理设备也相对落后,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存在性能差、效率低、能耗高和设备不够专业等问题,亟待我国污泥处理技术的提高和发展[3]。 

  1.3 污泥处理管理水平低 

  据调查,部分已建成的污泥处理设施不能完全正常运行。除了是由专业技术水平低导致外,还有管理水平低等原因。部分污水处理厂的操作人员没有专业的管理和实践经验,难以有效地组织工作。缺乏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各部分工作和专业不配套,使部分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系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 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优化策略 

  2.1 卫生填埋 

  该方法具有使用普遍、操作简单、处理成本低等特点,把经过脱水处理的污泥直接运送到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但是,从处理过程中发现,把经过脱水处理的污泥直接进行卫生填埋,会产生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填埋成本增加。 

  2.2 土地利用 

  通过在农作物当中添加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有效提升土壤当中微生物的活性,从而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并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这种有机物也有其弊端,即其养分量较低,需要施用的量很大,且其释放肥效的时间较长,所以不能充分满足农作物的营养需求,只能与无机肥料共同施用来为农作物提供营养。因此,有机无机复合肥是最佳的肥料。现阶段,农用污泥主要采取堆肥技术,其具备卫生条件好及发酵周期短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污泥方面。 

  2.3 建材制作 

  在污泥当中存在大量的无机质,将其加以处理后能够作为建材原料,例如:砖、水泥、纤维板等。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污泥焚烧及干化污泥工艺。其中干化污泥的方法要保证合理的污泥成分,使其成分与建材所需成分相近[4]。 

  2.4 焚烧 

  研究得知,每千克干污泥具备8MJ~15MJ的热值,因此,在焚烧污泥前,要先进行干化或半干化,引燃时在其中加入合适的辅助燃料再使其自燃。采用这种方法处理污泥可以将有机物完全碳化并彻底杀死病原体,降低污泥体积,进而彻底处理污泥。 

  3 结语 

  终上所述,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与我国的环境息息相关,有效加强污泥处置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进一步管理好、落实好污泥处置工作,才能有效提高环境质量。因此,应充分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污泥处置方法,成立不同的污泥处置项目,将污泥废弃物进行有效管理,进而保证污水处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易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探析[J].科技创业家,2013(4). 

  [2]王W魁.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5,30(4). 

  [3]张培玉,刘晗.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综合利用与资源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12). 

  [4]贺涛.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式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