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现今社会发展中,公路路面主要以沥青材料的铺设为主,该材料虽然具有较大优势,但是在运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压力荷载的影响而出现裂缝、车辙等问题,进而降低路面的平整性,威胁车辆的行驶安全。为此,本文主要对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及处置方式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处置方式 

  1  引言 

  随着城市车流量的增加,沥青路面的使用率也在逐渐增大,其面临的病害问题日益凸显,并影响了公路质量。基于此,我们应针对存在的病害问题,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以维护公路安全,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出行。 

  2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问题 

  2.1  路面裂缝 

  裂缝是沥青路面最常出现的一种病变问题,如果按照形式对出现的裂缝进行划分,可分为横向、纵向裂缝和龟裂这三种;如果是按照形成肌理划分,则可分为温度裂缝、疲劳裂缝和反射裂缝;如果按照性能划分可分为载荷裂缝和非载荷裂缝这两种。在这些裂缝形式中,温度裂缝的出现概率最高,温度裂缝的产生大多是从表面开始,并沿着构件逐渐向下延伸。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逐渐增大,进而威胁沥青路面安全,增加危险事故发生率。 

  2.2  路面车辙 

  车辙指的是路面上轮迹深度超过10mm的带状凹槽结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长期碾压而导致路面出现永久性变形。具体来说,沥青路面本身具有一定的蠕动性和应力松弛作用,在车辆长期荷载的影响下,沥青材料自身的性能会发生一定变化,进而发生塑性变形,随着时间的累积出现车辙问题。同时车辙问题的出现也会伴随沥青面层的侧隆起,影响公路使用安全。 

  2.3  路面坑槽 

  坑槽一般指的是深度在2.5cm左右、面积超过0.1㎡的坑洼。坑槽的出现说明沥青路面结构中的骨料发生了严重脱落现象,路面结构破损较为严重。而造成坑槽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沥青混合料在拌合过程中出现不均匀现象,或者混合料中瀝青含量相对较少;沥青混合料拌合中温度较高,导致材料出现老化迹象;压实温度过低,混合料的黏结效果较差。 

  2.4  路面泛油 

  路面泛油是在实际作业中沥青被挤出或表面覆盖薄膜而形成的一种发亮的薄油层,其不仅会对路面结构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导致路面打滑,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路面泛油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一方面是由于沥青面层受热膨胀,混凝后,缝隙无法容纳沥青材料,导致其溢出路面表面;另一方面是由于道路表面上积水长期堆积,在车辆荷载及动压冲刷下,路面沥青保护膜出现脱落现象,保护层脱漏,沥青表面结构受损,导致泛油问题的产生。 

  3  沥青路面病害预防措施 

  3.1  裂缝问题的处理 

  在沥青路面材料选购上,应尽可能以抗冲刷性较好的半刚性材料作为首选,这样能够提升路面结构的抗拉强度,减少裂缝问题的产生。在面层结构的选择上,应选择松弛性能较好的沥青材料,并合理控制面层的保护厚度,保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车辆等荷载压力的影响,提高路面质量。另外,在路面施工过程中,要对半刚性材料的用量以及混合料的含水率进行有效控制,并在碾压施工完成之后,及时实施养生处理,在养生处理完成之后,则要即刻应用乳化沥青完成封层处理,并及早完成面层沥青的铺设工作。 

  3.2  车辙问题的处理 

  车辙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因素影响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车辆荷载影响导致的。所以在预防和控制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沥青路面的施工材料,并对材料性能和承载能力予以把控,同时在基层结构上进行相应的封层处理,以此来提高路面质量,降低车辆荷载的影响。另外,还要优化沥青材料的质量,在沥青混合材料之中掺入抗车辙剂,有效防止车问题的发生。 

  3.3  坑槽问题的处理 

  坑槽的产生是由于沥青路面基层结构强度不足或者基层与沥青路面之间存在干扰层而造成的。所以在处理坑槽问题的过程中,首要工作就是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在拌合过程中,注重沥青材料用量的充足性,合理控制拌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避免过高或过低温度影响沥青混合料质量。在后期的压实过程中,需确保沥青混合料的粘结性,以此强化沥青路面的整体效果,减少坑槽问题的产生。 

  3.4  路面泛油问题的处理 

  根据上述分析了解到,泛油问题的产生与油石比和骨料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在泛油问题的处理上,应对油石比和骨料进行严格把控。运用合理的方式降低油石比,确保沥青混合料在搅拌和填装过程中的质量,防止离析现象的产生。且严格控制碾压工艺提高压实度,减少雨水渗入,以免下层沥青与石料剥落,引起表层泛油。 

  4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处治对策 

  4.1  开槽灌缝法 

  开槽灌缝法一般应用在宽度不超过1cm的裂缝中,或者是无支缝的路面结构中。在使用该方法的过程中,需要避免雨季施工的情况,因为雨季内实施裂缝处理,会导致雨水顺着裂缝深入到内部结构中,进而加快腐蚀速度,影响修补效果。通常情况下,维修时间应控制在4月~5月或者10月左右,这段期间内雨水相对较少,能够及时掌握裂缝修补情况,保证公路的使用安全。开槽灌缝法使用过程中,其材料主要以填充料和填缝胶为主。 

  4.2  挖槽回填法 

  挖槽回填法针对的是裂缝宽度在10mm以上的大型裂缝,或者存在多支缝情况的裂缝处理中。同样的,该处理方法在使用中也要避开雨季,尽可能在雨季前完成施工作业,以免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效果。挖槽回填法中使用的主要材料有乳化沥青、沥青混凝土两种。其中乳化沥青要以慢性或者中裂阳离子乳化沥青为主;沥青混凝土则以大粒径的沥青混凝土材料为主,如粒径在16mm或者13mm左右的沥青混泥土材料。 

  4.3  路面修补车机械化维修 

  该方法的应用针对的是存在坑槽、沉陷及龟裂的沥青路面。利用修补车实施裂缝的维修作业,维修时间需要控制在4月~5月之间或者9月~10月之间,以此有效降低路面松散等情况,保证车辆通行的安全。路面修补车机械化维修选用的材料主要有热拌沥青混合料、乳化沥青、石屑或者细沙等。 

  4.4  路面冷铣刨-热摊铺机械化修补 

  该方法对于较大裂缝有很好的效果,而较小裂缝则无需使用。例如,沥青路面存在较为密集的坑槽、沉陷、车辙等现象时,应用该技术能够很好的提升修补效果。路面路面冷铣刨-热摊铺机械化修补技术,在使用中应用的材料主要有沥青、乳化沥青、集料、填料、废旧混合料等。如果在拌制新的沥青混合料中掺加一定比例的回收沥青混合料,则回收沥青混合料在使用前要经过破碎,经抽提筛分确定其含油量和级配比例。根据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如果回收料用量较多,则会降低路面压实效果,破坏路面整体性能,导致安全问题的产生。 

  4.5  现场热再生列车修补 

  该方法适用范围为:存在一定量坑槽及网裂病害的沥青路面,不过其深度不得超过4cm;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裂缝问题。不过在修补过程中,如果材料性能良好、下层结构完好,则不需要进行较大修补,只需对表面实施修整处理即可;防滑性能不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存在较为严重的泛油现象的沥青路面。 

  4.6  人工小型机具的坑槽维修 

  该维修方式主要是处理沥青路面中存在的局部小面积坑槽现象,以及影响路面使用安全的一些病害问题,如沉陷等。人工小型机具坑槽维修技术在使用中需要用到的材料有热拌沥青混合料、乳化沥青、石屑、细沙这几种。在材料选购上,除了要保证材料质量和性能外,还需结合实际工程需求,加强材料等级选择的合理性,以改善修补效果。 

  5  结语 

  为了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沥青公路工程中,要加大对裂缝病害的预防和控制力度,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以此减少裂缝等病变的产生,提高公路质量,维护车辆行驶安全。 

  参考文献: 

  [1] 易锋华.浅析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J].科技与创新,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