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噪声污染的问题困扰着人们,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通过在环境监测中,对噪声的监测,对噪声的来源及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情况,从城市的合理规划做起,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健全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等解决噪声的污染问题。
【关键词】噪声;环境监测;问题;对策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集聚了越来越多的人群和企业,从而噪声问题从环境监测中日益的突出,目前,主要出现的噪声污染有交通噪音、工业噪音、建筑噪音和社会噪音。噪声污染严重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生活,以及危害到了人体健康。噪音问题成为人们日常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噪声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一、环境监测中对噪声的监测
(一)噪声的主要来源
通过对环境的监测,发现噪声污染主要有四种来源。具体如下:(1)交通噪声。交通噪声就是各种交通工具发出的影响正常生活秩序的声音。其中常见的有火车噪声、轮船噪声、飞机噪声、汽车噪声。在这几种噪声中,对人们影响最大,受污染范围最广的,就是汽车噪声。汽车拥挤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大街小巷都能遇到。并且在上下班高峰期,汽车鸣笛连续不断,造成了主要的汽车噪声污染[1]。(2)建筑施工噪声。建筑噪声属于短期的,短暂性的噪声污染,但由于建筑噪声的强度过大,又十分的集中,也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3)工业噪声。工业噪声具有固定性的特点,主要是工业生产中发出的噪声,像锅炉厂和空压机放空排气声。(4)社会噪声。主要是由社会人群发出噪声,这种噪声大多不会危害到人体的健康,但是直接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会让人的情绪变得暴躁。如电视广播的声音、鞭炮声、门窗的关闭声等。
(二)通过对噪声监测,分析得出噪声污染的特点
1.噪声污染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的附近区域,及居住、商业和工业的混杂区域。在交通干线的附近区域,呈现出时间性的特点,主要是上下班高峰起和晚间,并且多为交通噪声。
2.以天为考察对象。噪声的高峰期往往集中在一天的早晚的两个高峰期,据监测结果显示,超过正常水平较高的时段为夜里22点—24点,最大会高于平均值14dB。噪声的来源主要和交通的高峰期有关。
3.噪声污染呈现一定的时段性特点。在生活和工作的区域内,19点—23点这一时间段噪声偏高,7点—11点的时间段噪声较低。而道路交通区域和生活、工作区域正好相反。商业中心区域的噪声主要集中13点—19点[2]。噪声的污染与人的出行活动是紧密相关的。
4.由于大城市的城市规划管理较好,所以工业区的噪声要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大城市的道路周边区域的噪声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可见,大城市的车流量比较大,交通主干道区域噪音污染大。
5.午夜12点后,除交通主干道外的生活区,基本上噪声污染较小。
二、噪声污染的治理现状
近年来,噪音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国家在对噪音污染的治理,一直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其中,加强了对建筑施工及工业生产的监督管理,对社会生活噪音进行改善。限制机动车的鸣笛,禁止火车在城区内鸣笛。对噪声的污染积极的应对和管理。目前,我国噪音污染在经过积极的治理后,出现了一些好转固定噪声源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控制,流动噪声源正逐步被治理,大的噪声污染基本上已被控制,正在向小的噪声源转移[3]。在我国,噪音污染比较严重,噪音影响的强度在增大,范围也渐渐扩大,对人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尽管,通过对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噪声污染有了好转,但噪声污染依然困扰着人们,依旧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三、对噪声污染治理和控制的对策
1.合理的城市规划与管理。根据每个城市的特点和实际的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城市发展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设计和制定要以城市的发展为目的,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不能只顾着眼前的利益。合理布局城市的功能区,做到商业区的分散化,不要让商业区过分的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地带,这容易造成中心区域的拥堵,不利于交通的便利,同时增加噪声的污染,把商业区分散,这样就会有效地疏散人流和车流,减小交通噪声和社会人群的噪声。工业区的规划和定位要远离城区中心,尤其要远离居民区,最后是遥遥的相对,此外,工业区的位置要处于城市常年风向的下风向,如果城市有河流经过,工业地带要在河流的下游,减少污染。居民区尽量远离交通的主干道,减小交通噪声的污染,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的利用树木和花草的绿化,植被可以有效的降低噪音的音量,降低对人们的影响,在道路两侧多植树,道路中间最好要有绿化的隔离带,这样不仅美化了环境,还降低了噪音的污染[4]。居民区内要扩大绿化的面积,周围要有树木的隔离,最好是形成专业的隔音林。城市的合理规划与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小噪音的污染,所以要重视对新城区的规划和老城区的管理。
2.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要有效的执行,最好是强制执行。对噪音的来源进行控制,是整治噪音污染的重要措施。对噪音的治理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噪音的整治有法可依,能够形成强大的法治保障。规定在交通的主干道,居民区内,禁止机动车的鸣笛,在城区内限制车速,并且在道路的两旁安置声音测试器,增强人们的意识,自觉的遵守秩序,从自身做起,是噪音的来源缩小。对于居民区附近的建筑施工,要有明确的工作条例,严格按照条例作业。并且要禁止在夜间作业,以免工业噪音影响到居民的休息。距离居民区过近的建筑施工,要有相应的隔音设备,如隔音墙等。
3.改良建筑材料,提高建筑材料的科技含量,使用隔音效果好的建筑材料。在居民区楼房建设中,摒弃旧的,隔音效果不好的建筑材料,多用科技含量高的,隔音效果明显的材料。比如,在楼房的墙壁建设中,采取使用空心砖或者泡沫砖,这样就会有效的阻断声音传播的介质,从而,达到减小噪音的目的[5]。还有,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泡沫承重墙,类似泡沫砖的材料,这种泡沫墙的隔音效果好,是新型的高科技材料,如果能够广泛的利用在建设中,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对噪音的控制。
4.加强噪音的科技分析,从噪音的传播的途径上进行控制。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声音的传播分为三个阶段,声音源、传播的途径、接受者,声音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反射与衍射等,而声音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介质传播,介质就像是导体,让声音从一端到达另一端,有利于声音传播的介质多是金属或固体类的东西。而空气可以影响声音的传播,尤其是真空,在真空状态下,声音找不到传播的介质,因此,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声音的传播。所以,根据这一特性,可以把建筑材料经过科学技术的处理,能够像真空的状态接近,从而,在过程中,阻断声音的传播。
5.合理的利用声音屏障。声屏障技术在降低噪音的污染中的途径中,最为直接简便。可以在交通的主干道两边修隔音墙,加大声屏障在我国的利用率,同时要对声屏障进行革新换代,降低声屏障的成本,方便声屏障的大范围,广途径的使用。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化水平的抬高,城市化的步伐越走越快,然而,在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中,噪声的问题就会日益突出,并且随着城市化的进度,影响越来越广。因此,要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在城市的规划中要做到合理布局,从全局着想,从整体出发。此外,还要完善噪声控制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在噪声控制上的投入,尤其要加大科技研究。做到减小噪声,减轻污染,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邹飞.我国城市噪声污染及其防控对策探讨[J].北方环境,2011(Z1).
[2]郑细妹.中国城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J].能源与节能,2011(09).
[3]魏蔚.城市噪声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2(01)
[4]刘砚华,张朋,高小晋.我国城市噪声污染现状与特征[J].中国环境监测,2009(04).
[5]李昊.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科技资讯.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