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的建筑进程的快速发展,建筑的噪声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区在建设施工中产生的噪声污染,不仅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也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因此,针对如何有效控制建筑噪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推进城市规划环境改善进程,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重任。 

  关键词: 城市噪声防治规划设计控制 

  中图分类号:TB5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建筑噪声控制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进程及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的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工程施工单位与周围居民因噪声而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居民投诉逐渐增多。首先,建筑噪声主要来源于建筑工地的机器设备的运转,如打桩机、铆钉机、混凝土搅拌机等。由于建筑施工噪声是一种临时性污染,而且其声音比较大,又往往是露天作业,再加上不少建筑单位为了赶工期往往夜间施工,这样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所造成的污染就相对比较严重。 

  噪声污染被视为一种无形的污染,它是一种感觉性公害,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由于其危害性大,噪声又被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有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国内外现都已把职业性耳聋列为重要的职业病之一。强噪声除了可导致耳聋外,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强烈的噪声还可导致神经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噪声易造成心理恐惧以及对报警信号的遮蔽,它又常是造成工伤死亡事故的重要配合因素。所以如何加强城市建设施工噪声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噪声污染,给居民一个宁静的生活环境,已成为当今环保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2 防噪声建筑设计规划2.1 选址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筑项目开发前,在规划区选址及场地设计中使建筑规划组群远离交通繁忙 、繁华的道路,这是最根本的措施。 

  2.2声环境评价与预测 

  在住宅区规划设计中,测量分析周边道路交通噪声对住宅区的影响程度,作出声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噪声随距离衰减规律,使小区声环境系统符合相关标准。 

  2.3建筑布置上采取措施 

  由于城市用地紧张,一味要求住宅远离城市道路是不现实的,况且已经有大量住宅沿城市干道而建。另外,居民出行方便是居住区规划的一项基本要求 ,按此要求,居民距最近公交站点距离以不超过500米为宜,往往需将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在所难免。解决矛盾的办法,只有从规划设计上充分考虑地块内部建筑空间位置上的合理安排,并适当采用人工降噪措施 。 

  2.3.1住宅平行于城市道路,应综合考虑住宅朝向,使道路两侧住宅不等距后退道路红线。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住宅建筑以南向为主,住宅户内布置通常将主要使用空间,如起居室、主卧室和书房等置于南侧,而将次卧室、厨房、卫生间、贮藏间等置于北侧 。这样,位于东西向道路的临街住宅,居民日常生活和休息受交通噪声影响就很大,而对于道路南侧住宅的影响相对小得多。根据有关测量结果分析,背向噪声源一侧的房间,噪声级可降30分贝左右,完全可以达到安静的噪声标准。所以这种情况下,道路两侧住宅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应作不同的规定。可以考虑将路边住宅后退道路红线距离适当加大,或者前排做成低层建筑。如果是低层住宅,其与道路之间可以用绿化、隔离墙等隔离措施,如果是对噪声不敏感的的商业类设施,其本身就是后面住宅的“声屏障”,可不必设置专门的隔离带。住宅群体平行于城市道路的布局,对于整个小区来说,由于前排建筑的遮挡,绝大部分噪声不会传人住宅小区深处。 

  2.3.2住宅建筑群体垂直于道路,即山墙面街。山墙面街的住宅比正面面街住宅受噪声影响相对都小,但对于整个住宅区来说,噪声经住宅楼墙面反复反射形成声走廊,并无障碍地直接传播到小区每个角落。为防治噪声,可在临街住宅山墙间以隔声墙或二三层门市连接作为声 障,并可结合适当结构的绿化隔离带降低噪声。住宅群体平面布置采取混合式,或山墙错落、单元错接等灵活的布局方式,避免声走廊的形成。也可以将山墙适当后退道路红线,其与红线之间的空地作居民休憩活动场地,配以假山、树丛或高篱等作为声障。2.4建筑区内部道路交通的合理组织与布局 

  首先,城市交通不穿越住宅小区:其次,小区内尽量做到人、车分流。小区静态交通以地下车库为主,辅少量地上停车位,使进入小区的居民小汽车尽量在外围行驶和地下停驶。对于道路两侧已建住宅,也可以从建筑本身采取一些补救技术措施。如临街住宅阳台设不同的隔声护栏、遮阳板 、隔声窗等都能起到一定的噪声防护作用。 

  3 建筑噪声的控制与对策 

  3.1.主管部门加大对建筑施工工程申报的审批力度 

  针对城市建设实际,要着重抓好建筑施工工程登记、注册和申报审批工作,切实将建筑施工噪声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在城市建设中,各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必须到环保部门登记注册,实事求是地申报工程建设的阶段性情况,使环保部门了解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人口居住情况、工程规模、工程期限和容易产生噪声的工程设备的安置地点,从而预测施工噪声可能对居民造成的影响。同时,要对需要夜间施工的工程进行严格的审批,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协调好与周围居民的关系,张贴施工告示,以求得居民的谅解。 

  3.2加大建筑施工噪声的现场监测 

  加强建筑施工噪声的现场检查是有效控制施工噪声扰民的根本途径。针对建筑施工噪声事件集中、位置多变的特点,环保迎泽分局专门成立了施工噪声检查小组,由一名副大队长全权负责,对辖区范围内的建筑施工工地进行不定期检查,对位于居民稠密区的工程进行重点检查。另外,针对目前有些施工单位抢工期,夜间施工的现象,成立了夜间巡逻队,加大了夜间检查频次,尤其是在中高考期间,为确保考生有一个良好的复习、考试环境。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从重从快查处,有力地促进了施工单位进行噪声防治。随着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环保法律法规的深入人心,建筑施工扰民的信访不断增多。认真查处群众反映的建筑施工噪声扰民事件,也是加强城市建筑施工噪声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对待群众投诉问题上,要求施工单位多查找自身的原因,虚心接受群众意见,认真采取措施,抓好整改落实。 

  3.3严格控制人为噪声,进入施工现场不得高声叫喊,无故甩打模板,乱吹哨,限制高音喇叭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1)凡在人口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时,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晚10点到次日早6点之间停止强噪声作业。确系特殊情况必须昼夜施工时,尽量采取降低噪音措施,并会同建设单位找当地居委会、村委会或当地居民协调,出安民告示,求得群众谅解。2)从声源上控制噪声(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建筑施工机械的产品噪声标准,并严格执行这些标准)这是防止噪声污染的最根本的措施。 

  3.4建立社会舆论的监督制度 

  施工场界周围的居民有权在施工前了解施工时可能发生噪声污染的情况,施工单位应当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建立公众参与的监督制度,不但可以调动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且可以增加建筑施工单位作好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的责任和压力。 

  3.5 加大建筑施工噪声防治的宣传力度 

  在建筑施工噪声管理过程中,应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经常不断地对施工单位进行有关环保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向施工单位传达国家、省、市有关噪声管理的规定,增强施工队伍的环境意识,使他们真正意识到治理噪声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而在工作中采取一切可能降低噪声的措施,自觉进行噪声治理,将施工噪声污染降到最低水平。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都在加紧建筑工程的建设,但是建筑施工不能以噪声扰民为代价,建筑噪声防治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应作为衡量建筑规划设计方案优劣的一项重要评定指标。在规划方案设计中,应依据对建筑区不同噪声来源和传播途径的充分分析预测,与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完成与鉴定,制定出更趋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 石光辉,宋丽平. 环境噪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污染防治技术, 2006,(04). 

  [2]刘启龙.《交通声屏障设计纲要.噪声与振动控制》,1995,3: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