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生物除磷系统设计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3-01-25 10:49:05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21 KB
  • 资料分类:环境保护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随着我国新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颁布实施,强化生物除磷技术(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简称EBPR)在新建污水处理厂工程中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由于新标准中对出水TP要求高,再加上生物除磷技术复杂,因此它往往成为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的难点。  有关生物除磷的机理,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聚磷菌(PAO)独特的代谢活动完成了磷从液态(污水)到固态(污泥)的转化。普通活性污泥中磷含量为1.5%~2.0%(P/VSS),而PAO能将污泥中的磷含量提高到5%~7%,因而生物除磷要求创造适合PAO生长的环境,从而使PAO群体增殖。在工艺上通过在好氧段前设置厌氧段(空间上,如A/O除磷工艺;时序上,如SBR工艺) 使PAO获得选择性增长。PAO获得选择性优势的原因是在厌氧段大量吸收进水中挥发性脂肪酸 (VFAs),并在体内转化为聚β羟基丁酸(Polyhydroxybutyrate,简称PHB),使得它在好 氧段无需同其他异养菌争夺水中残留的有机物。
1 泥龄设计
1.1 好氧泥龄  作为一种异养菌,PAO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满足其生长所需的最小泥龄。由于PAO是在好氧条件下生长繁殖,故此处的最小泥龄指的是好氧泥龄。PAO的生长速率介于其他异养菌和自养菌(硝化菌)之间,因此其生长所需的最小泥龄也介于两者之间。目前设计中PAO好氧所需的最小泥龄一般按经验选用。图1表示了PAO及硝化菌生长所需的最小泥龄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中除了考虑最小泥龄外还应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