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国内农村水环境主要面临的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农村污水,这是关系到农村建设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污水处理中存在的缺陷,然后在分析相应的处理对策,希望能够推动新农村建设以及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污水处理;缺陷;对策 
  随着当前城镇化进程推进的加快,农村污水处理在新农村建设中俨然成为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多数农村随意排污水,导致地下水、湖泊等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治理农村污水,不仅能够帮助农村改善生活环境,也有利于水体环境的改善,并且经过处理的水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大幅度地缓解农业用水面临的紧缺问题。因此,对农村污水进行技术处理已迫在眉睫。 
  一、农村污水处理存在的缺陷 
  (一)缺乏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排水规划 
  最近几年,为了尽量地配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污水处理所存在的缺陷,建设部、环保部以及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技术、规程等文件,但是在农村排水方面却没有统一、合理的规划标准。很多地区的农村排水规划过于简单,存在规划目标不明确、规划范围不合理等缺陷,导致在污水处理上也存在诸多的阻碍,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对于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没有真正地指导。 
  (二)缺少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 
  由于农村受到了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约束,导致其基础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更谈不上污水处理相关的设施,使得农村污水没有经过正规的处理就随意排放,而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也无从谈起。 
  (三)运行管理水平偏低 
  目前,农村很多污水处理站都是农村群众自行管理,由于人员专业技术的缺乏、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水质检测手段缺乏等情况,导致运行管理水平一直无法提高。部分的确在污水处理上由于管理或者是根本就缺少管理,导致污水处理设施无法正常的运行下去,最后影响到污水处理效果。 
  二、农场污水处理技术的改善对策 
  (一)做好农村排水规划 
  第一,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农村的确应当考虑到周边工业区、城镇的发展建设,避免重复投资的出现,并且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划方案;第二,分期实施,近远期结合。在污水的处理排放系统中,也需要保持近远期结合、全面规划的目标,在不同的阶段,突出不同的重点来满足农村发展需要;第三,尊重自然环境,注重生态原则。在现有的农村资源的利用之上,对农村的人居环境加以改善;第四,明确水污染的控制规划依据,确定出规划目标。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污水处理上采取适用、经济的工艺、技术,满足农村污水处理的需求。 
  (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对于存在一定条件的村庄,就可以利用农田灌排渠道以及周边的沼泽地、废池塘、荒地等来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污水湿地处理分为自然与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指的是自然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将自然生态原理作为基础,确保污水处理能够达到实用化、工程化。在湿地处理中所需要的设备、工艺简单、运行维护管理方便快捷,不会消耗过多的运行成本,并且有良好的水负荷适应性,所净化出来的水质稳定、良好。但是,容易受到天气影响,占地面积较大,表面径流存在臭味。 
  (三)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此类净化系统是以自然生态原理作为基础,根据实用化、工程化二创造出来的污水净化技术,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将污水投入到距离地面约50cm深,具有一定构造,并且具有良好扩散性的土层中。污水缓慢的通过布水管的周边砂层和碎石,通过土壤毛管的作用,扩散到土层中去。在表层土壤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作物根区处于好氧状态,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因此,地下渗滤处于相当于污水的慢速渗滤处理。由于其停留时间较长,并且负荷低,并且水质净化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因此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也不会产生臭气,对于景观也不会损害。 
  (四)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在新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中,好氧生物处理系统也是被广泛应用的处理技术之一。在处理中,由于其工艺众多,存在各自的优缺点,需要对其经济适用性进行认真比对,才能够选择出合理的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法主要是利用风机等设备给污水输氧,以此来培养微生物和生物菌种,然后通过其将污水当中的绝大部分有机物分解成为谁、二氧化碳等无污染物质,少部分合成细胞物质,促使微生物的快速增长,以此来确保污水净化排放得以保障。 
  相比自然处理系统,生物处理法占地面积小,抗天气等外界影响的能力强,建设的地点选择范围大,处理稳定,处理效率高。但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要高于自然处理系统。 
  三、结语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很多农村在污水处理方面也借用了国外已经成功的污水处理技术,虽然这一些技术对于国内农村处理技术的发展有帮助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它也存在诸多不适用的地方。因此,国内污水处理研究人员也需要考虑到农村实际的特点来探索相适应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如结核自身优势,利用池塘、水渠、荒废地等等,开展生态污水处理新技术,如此,才能够在污水得以处理的同时,推动农村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梁祝.倪晋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56-57 
  [2] 白晓龙,顾卫兵,杨春和,金胜哲,姚进一,花海蓉,乔启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6):101-103